他微微俯下身子,凑近了去看。风景拼盘的一角,是桃花坞,飘零的五瓣桃花应该是烤制的糕点,微微红。
咬一口,酥皮掉渣,薄而脆,隐隐约约有一股花香。
这不禁令郑次愈想起很久以前,那是爹娘都在,他们住在桃花坞边的一处院子里。花开的时候,就是闭门,关窗,卧在睡榻上,都是满满的桃花香气。
那些一家人在桃树下用餐的日子,仿佛在昨日,却又似朦胧在雾里,逝者如斯。
“倒真是巧思。”郑次愈缓缓坐下,扭头看向顾老:“是你家的厨子做的?”
顾老正要答话,一旁的江宁知府李之遥却抢先开了口:“是一个独立门户的小姑娘,自己开了一家杏花馆卖点心,闻名金陵。我瞧着她做的点心又好吃、又好玩,便荐来给郑公做接风宴的点心。”
郑次愈奇道:“是一个小姑娘做的?”
“的确如此。”李知府笑捋胡须:“此女于点心吃食上,的确天资出众。”
“叫她出来见一见。”
宴席开始的时候,月牙儿便在厨院里盯着,等丫鬟们将点心捧走,她才终于闲下来。自己找了个瓷墩坐下,吃口茶,歇歇气。
黄师傅在门前来回的走,一转眼瞧见她这般悠闲,笑骂道:“你这丫头,怎么一点不急呢?”
“我急也没用啊。”月牙儿用手捏了一块驴打滚,在盛满黄豆粉的碗里抖一抖,粘满粉才吃,香甜软糯,弹牙。
月牙儿吃完才说:“这姑苏风景拼盘,本来吃的就不是一个味道,而是创意。黄师傅你教我的呀,说这种大宴味道是其次,样子好不好看,出不出彩才是重头戏。”
“说是这么说。”黄师傅见她吃的香甜,也过来囫囵滚了两个驴打滚吃:“可真要讨了贵人欢喜,你可是有赏赐的!”
“是我们。”月牙儿喝了口茶,说。
听她这样讲,黄师傅心里也挺开心的,但面上还是一副嫌弃的神色:“哼,谁要你这样说。”
两人将剩下的糕点吃了个干净,前院里王总管颠颠儿的跑过来,瞧着这两人的模样,急道:“萧姑娘,你怎么也没换身衣裳?郑公叫你呢!”
月牙儿起身,拍一拍身上的面粉:“就我一个人去?可这点心也是黄师傅的功劳呀?”
“人家贵人只说了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