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子弹越小,士兵的携带量越大,战场上子弹充足,这绝对是好事。
这么大的枪弹,还是全金属外壳,重量就会非常大。
一个弹匣的自重,再加上五十发子弹的重量,可绝对不轻。再大再重,士兵两只胳膊装填,可真是费劲了。
况且机枪射速大,需要不停的换弹夹。弹药手会非常的劳累。
现在的编制下,伍长兼任射手,四个手下负责换弹匣,才能勉强供应的上。
因为加特林机枪发射时,旋转枪管射击。一个枪管装弹,一个枪管发射,一个枪管退壳。射速很快,一个弹匣,须臾就会打空。
因为往复循环,旋转着射击,所以有足够的时间来冷却。
况且,杨凡的子弹底火不合格。只有一半的发火率,导致射速下降一半,每分钟只有一百发左右。
综合起来,这个射速下的样子,就不会怕枪管发热,风冷就足够冷却。
只要子弹够用,就可以长时间的持续射击。
加特林机枪比轻机枪好的地方就是,不用频繁更换枪管。
可以一次性打个痛快。
“加特林机枪,开火!”随着一声令下。
各个高台上的伍长们,立刻一只手把持着机枪的左侧握把,用来调整枪口的左右方向和高低方向,对准敌人扫射。
另一只手,则抓住右侧,横向布置的摇把,开始摇动。
随着摇把的摇动,枪管旋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