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带着春天的信息,飘到四面八方,直到天的尽头。
整个草原上人心浮动,贵族们都要疯了,拼命的用鞭子抽打这些传唱歌谣的人,也无法制止歌谣的传播。
现在河边的而码头已经用水泥修筑完毕,可以同时停靠十多条船。
码头旁边正在修建一座水泥堡垒。
用的是三十里外的山上炸下来的石头和水泥。
如果杨凡在这里,他会惊讶的发现,这个已经盖了一半的建筑分明就是巴士底狱的形状。
安三溪从瑶光派信使送来的各种堡垒方案中,一眼就看中了巴士底狱。
巴士底狱占地面积约2670平方米,有8座高约100英尺(米)的塔楼,塔楼间由高24米宽3米的城墙连接,城墙上还配有15门重炮。
城堡四周被一道宽26米深8米的壕沟环绕,只有一个吊桥与外界连接。
安三溪看重的是它的坚固和高大。
塔楼十层楼高,城墙也有八层楼高。
这在草原上这种建筑只有低矮的毡包的情况下,是极其震撼人心的。
安三溪想要效仿皇宫用大殿来震慑百姓的方式,用一个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的建筑来在精神上镇压草原。
巴士底狱看着无比的邪恶和阴森。同时他的建筑材料带给人极其坚固和稳定的感觉,让人不知不觉的就想膜拜和服从。
三万部落民三班倒,不分昼夜的在杨凡发配来的流民帮助下修建着这个建筑。整个工地夜晚也是灯火通明。
安三溪知道,他这个搞法,蒙古贵族就会联合起来,讨伐他这个十恶不赦的,大逆不道的,挖他们祖坟的混蛋。
他必须尽快的修好这个固若金汤的城堡。这就是一枚深深楔入草原的钉子。一个桥头堡,时老爷征服草原的前进基地。
杨凡计划一共输送一万个家庭道草原上定居,彻底改变这里的人口结构。这些河流两岸都是可以屯垦种植庄稼的,只是蒙古人不会耕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