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地方军备力量的增长,朱允炆不得不重视骑炮兵营与神机营的建设,虽说前线的颗粒火药、火药弹全赖京师供应,可地方上毕竟掌握着寻常火药的制备,一样有着对朝廷的威胁。
强干弱枝是皇室必须采取的举措,朱允炆也不可能例外,不过朱允炆走的是枝强,干更强的道路,始终要求京军的战斗力强过地方,火器上也保持着对地方火器的优势。
回到宫内,朱允炆又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朝政生涯。
这一日,户部尚书夏元吉求见。
朱允炆准其入殿,夏元吉行礼后,呈报文书:“皇上,接山西急报,西疆省布政使司已通告关内,粮食已是自给,无需朝廷劳民解送粮食至西疆。”
这是一件好事。
朱允炆很是高兴,接过文书仔细看了看,连连点头:“茹布政使不负朕之重托,西疆粮食自给,可喜可贺。”
夏元吉也放松许多,不需要再向西域解送粮食与物资,可以极大缓解山西、陕西、四川等地百姓的压力,可以让百姓能回到家里,好好耕作。
朱允炆放下文书,想起来什么,说:“前些日子,燕王妃入宫陪太后、皇后,说起燕王府在西疆的买卖亏损不少。这应是燕王绕着弯给朕提醒,当初将丝绸之路上的收益与燕王府挂钩,如今这一条路不仅没有赚钱,反而让他亏了本,这是闹情绪了啊。说说吧,丝路到底如何了?”
夏元吉没有隐瞒,直言:“重开丝绸之路虽然已有两年,但似乎并没有太大效果。西方商人来得太少,大明商人多数又不愿意离开大明边疆,许多货物堆在丝绸之路的城内没有办法售卖出去。据课税司方面奏报,西疆省去年的商税不到六千两。”
“这么少?”
朱允炆有些难以置信。
夏元吉重重点头:“皇上,朝廷对丝绸之路有些过于乐观,汉唐时期的丝路也并非是一年两年营造出来的。臣以为,丝路想要重现汉唐繁华,至少需要五年。”
朱允炆略一沉思,摇头道:“五年太久,看来咱们大明也需要开拓国际市场了。威廉和亚当还在京师吧?”
夏元吉有些疑惑,但还是回道:“在京师。”
朱允炆笑了笑,安排道:“让威廉与亚当来一趟吧,朕要他们将丝绸之路的名声带回去,借他们的口告诉西方人,丝绸之路是他们的黄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