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8K看书 > 其他类型 > 南北杂货 > 447 陇西与江南

447 陇西与江南(1 / 4)

除了那彭二的身份,还有这一次随行的几名翻译,也是有些说道。

这些翻译皆是常乐书院的学子,却不是最早那一批,而是唐俭后来在当地招收而来。

这些人有出身高一点的,也有平民子弟,所学亦是有所不同,有些人要学得精进,要学文韬武略,所图乃是出仕,另有一些人,则只学番话,学得一门外语,在这商道之上与人做翻译,收入也是比较不错。

早前他们这个书院原本是靠常乐县公府养活,唐俭每回都找罗用要钱,也不觉得有什么亏心,毕竟当初这个学院的成立,也有罗用的一份。

后来换了白以茅过来当常乐县令,白以茅也算是个难得的青年才俊,又是白家那样的大家族出来的长子嫡孙,照理说让他来当一个小小的县令是屈才了。

可是若论这挣钱的本事,这个白以茅着实比先前那块棺材板差得太远,偏他也是个心大的,又要建设新城区,又要铺铁轨,整日里搞得那县衙里头的库房跟水洗过的一样,看得唐俭都不忍心再找他拿钱。

再说这常乐书院的属性也是有些尴尬,也不知道具体归谁管,要说它归国子监管,长安城那边也不跟国子学太学似得,这所学校拨款。

要说它归地方政府管,地方政府也管不着它,之前也没有这样的先例,地方上的学校无非就是一些医学蒙学之类。

唐院长想来想去,最终就把这常乐书院给公学私办了,所谓公学私办,就是跟学生收学费的意思。

这个时代的学生原本也是要叫学费,叫做束脩,一般就是规定了给多少肉多少布这样,不过即便如此,公办的学校也都是贴钱的。

唐院长既不想贴钱,那自然就要多收一点学费,为了能让更多有能力支付学费的家庭送年轻人来进学,这个招生的标准,自然也就要放低一些了,也不跟过去那般讲究出身。

平民百姓商贾匠人,只要是家里有资质较好的年轻人,又能出得起学费,就能送到常乐书院去进学。

近年来,有人将庭州伊州瓜州沙州这四个州,称为黄金四角,从西面的焉耆龟兹等地的大量商人以及货物,纷纷向此地汇聚而来。

在这种大环境下,能够通晓外文的人才就十分吃香,常乐书院刚一开始对外招生,就迎来了大批生源,一下子就解决了书院的财政问题。

唐院长办私学办得风生水起,有些商贾富户为了能让自家二郎在常乐书院进学,愿意给书院捐赠大量的钱帛。

看得一穷二白的白以茅白县令就很羡慕,原来办书院竟也这般来钱。

这些事情也是一早就传到了长安城的,朝堂之上亦有人提,只是并没有翻起什么浪花。

对于唐俭的遭遇,这朝堂之中很多人都是同情的,想他堂堂国公,开国功臣,当年立下多少汗马功劳,结果就因与圣人争棋,说了些不该说的话,差点就把命给丢了,后来约莫是心里有些牢骚,整日的饮酒狂欢,无心政务,最后就因为收了别人几只羊羔,被贬成了光禄大夫,也就是一个没有实权没有具体工作的闲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上门为婿(神级狂婿)(宋齐程雪) 我妈是剑仙 洪荒:我穿越者身份曝光了! 侦探也会打网球 都市奇医 婚非婚 青丝华发不可追沈鸾 撞鬼就超神 身份证019 天机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