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要求不准推出加价打车功能,滴答愣是装作没看见,偷偷使用加价功能,只不过换了个名字,叫“调度费”。
这些不择手段的做法让同行恨的牙根痒痒,痛骂滴答是个流氓。
现在看来,正是滴答一路走来的流氓气质,为后来被打板子埋下了伏笔,正应了那句话——“出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除了流氓气质,滴答从诞生初始,就缺少对技术的敬畏与尊重。
最初的软件,甚至都是找外包团队做的,对方开价十五万,被滴答砍到九万,结果人家转头就把这活外包给了中专老师。
可见中间商赚起差价来,一点都不含糊。
好在这位中专老师还算收钱干事,带着几个学生边学边做,虽然BUG特别多,好歹也能用,叫10次车,能响个6、7次。
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可就是这么一家公司,在过去一年里,竟然在互联网领域开始崭露头角,凭借流氓式的营销跟地推,在打车市场硬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路。
也不知道是该高兴呢,还是应该感到悲哀。
最荒诞的是,故事的剧本写到这才只是刚刚开始,大概也就是13年五六月份左右,阿狸、腾达两大巨头也开始关注起打车领域。
再之后。
就是阿狸投资了快滴,腾达投资了滴答,不知不觉又走向了对立。
反倒是之前的阿狸点评、诺米典评,因着忙于外卖补贴大战以及共享单车大战,根本就顾不上打车业务,反倒是什么都没有做。
等到两家整合为阿诺集团,打车领域已经没有了阿诺集团的机会。
但阿狸、腾达似乎也并不在乎。
道理也很简单,整合之后的阿狸集团是三巨头共同控制的,而滴答、快滴两家打车公司,却是他们分别控制的。
干的好,说不定还能一统天下。
这也就为即将到来的打车烧钱大战,埋下了最大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