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说张硕心大。
而是基础研究跟应用层面的研究是不一样的,不是靠加班加点就能出成果,需要创造性思维,很多突破性进展往往就是灵光一现。
张硕记得华威仁总有一次在接受采访中就说过,华威在东欧聘请的一位科学家,三五年时间都没有做出任何成果。
每天上班不是睡觉就是打游戏。
可突然有一天,这名非常有个性的科学家,就向华威总部提交了一份研究成果,成为华威突破5G技术的关键之一。
“那么,欢迎加入萌芽!”
首战得胜,张硕就很兴奋,接下来,他还准备复刻这种模式,先向目标科学家所在高校捐一笔钱,打下基础,再提出合作计划。
而且为了最大限度地替这些科学家考虑,萌芽也将在各主要城市设立实验室,而不是集中在滨海城。
这样就有利于科学家往返学校跟实验室。
等于是搞联合研发。
当然了,如果有科学家愿意辞去教职,专心到萌芽搞研发,那张硕肯定也是举双手欢迎的。
就算这样,张硕也没信心说,百人计划能够顺利实施。
因为事实是,国内很多高校,尤其是最拔尖的那一拨,其实也没那么缺研发经费,绝不是说萌芽砸出一千万就能镇住的。
最顶尖的那几座,估计得一个小目标。
那谁扛得住?
所以张硕现在的计划就是,先走外围路线,用钱砸下类似滨海大学这样的高校,请到十几位科学家再说。
先解决有无的问题,至少让各个实验室先运转起来。
其他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