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寰细思了一下,点点头说道:“你们的心思,朕何尝不明白?你们怕别人背后议论朕,说朕刻薄寡恩,说朕是一见天下太平就忘了功臣,说朕是个无情无义之人。”
“这些天理人情之事,朕又何尝不懂?但朕做事,一向是只讲良心,只问民意,而从不怕小人们说长道短的。朕意已决,你们不要再说了。”
他说完,回头来到龙案边,埋头在薛禄山的认罪折子上批道:
朕早就听到谣言说:“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
朕观你所为,你既然被朕发落到杭州,一定是想与朕在嘉湖逐鹿的了。
朕想,你如果自封为帝,那可真是天数,朕就是想不听大概也不行的。如果你不肯自己称帝,那么,你带着几千兵士去杭州,难道要是为朕守土,防着别人在三江口称帝的吗?
楚寰一口气写完,把笔往案上一掷,对沈离说道:“兰妃,你拿去明发天下。把你带来的这些奏章,也全都明发。告诉薛禄山,让他看了以后,一一的给朕据实回奏。再发给六部官员们打个招呼,今后,凡有弹奏薛禄山罪行的奏章,一律具本明誊,发至全国。以告知天下。”
沈离接过皇上的朱批,看着朱批上那些诛心的话,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她和方苞早就知道,楚寰要除掉薛禄山已是既定的国策了。
但这一行动,却不能让人钻了空子,说皇上是“藏弓烹狗”。
楚寰为了堵住可能出现的各种议论,就要找到一个叫得响的借口。
皇上说年薛禄山着几千人到杭州去,是为了与皇上在嘉湖“逐鹿”,这就是把阴谋造反的罪名,硬加到薛禄山的头上,并为撤掉他的一切职务,做了最好的注脚。
陛下真真是机关算尽啊!
不出沈离所料,这次谈话后五天,楚寰皇上就下了诏谕:“着杭州将军徐路上降十八级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