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两人什么模样?”初夏问。
周姐就回忆讲了一番,初夏大概就知道了,肯定是三叔一家,初夏并没有挑明关系,看来三叔一家和自己当初猜想的一样,估计这批活卖不出去,砸在手里了。
“当初就是瞧着这荷包新奇,不过这种荷包好做,等以后这种荷包流行起来,估计十里八村的都会做这个了,到时候这个荷包估计就卖不到如今的价钱了”,周姐说着也在考虑店铺里要不要再多卖点其他别的东西。
这句话倒是给初夏提了个醒,这种荷包容易学和缝制,三叔一家这次是急于求成,没有找到绣活好的人,囫囵了个样子,所以东西没有卖出去,要是换做其他精明的人学了去,说不定还真就成了,这种东西容易替代和复制,等以后别人掌握这门技术了,那到时候卖这东西的价格肯定会比现在低很多,量多价低,看来一直靠做这个来挣银子也不是长久之计,以后还得谋其他的出路。
“他奶奶的”,张安仁骂了一句脏话,“你看到没,二哥就是把东西卖到了那里。”
“我又不眼瞎,可那家店的掌柜不是说不收这个东西吗?”刘氏想起上次在店铺里面那涂脂抹粉的女人冷冰冰的样子。
“你上次进去是怎么说的?肯定是你说的有问题。”
“我能咋说,我就是按你说的,六十文一个,我看那女的不满意,后来就说五十文一个。”
“等会你进去,就说三十文一个卖她。”
刘氏咕哝着,“这卖三十文一个,还付给别人钱,还买布料等,这钱能挣的回来吗?”
“卖不出去回去啃荷包啊?”张安仁缩紧脖子,“能捞回一点是一点。”
等看到张安民一家走远后,三婶才拎着包裹走到了店铺里,烦着伙计将周姐请了出来。
“不是说了吗?我们这不收你的荷包,你没和这位大婶讲清楚吗?”周姐看着旁边请她出来的伙计。
伙计也是没有办法,“掌柜的,我告诉她了,可她不走,说非要找你谈谈。”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