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时代不同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同,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普通工程师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竞争力。
之所以还没有大规模淘汰,他旗下企业还在不停地招聘,主要还是出于两方面的思考,第一个就是提升人才质量。
既然学校无法培养出需要的人才,那就让自己的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工程师人才招进来合理培养,也许能够成为真正的创新人才。
第二个就是出于天道酬勤考虑,不管如何,能力达到工程师级别的人,付出的努力肯定比普通人多,理应获得的收益也比普通人多。
虽然不一定能创造出超额的价值,但是却有利于维护整个社会积极向上的氛围,避免社会像一潭死水,无法形成竞争意识。
不管未来有多么富裕,竞争意识绝对不能缺,不然社会发展就会失去动力,当前的良好局面,未来就可能无以为继。
当然,这是在通用机器人出现后的情况,在通用机器人出现之前,想要将他手里的科技资料转化为产品,还是需要这帮工程师劳心劳力。
连续看了几份样卷之后,他已经有些不耐烦了,直接自己出了一份试卷,就是这帮出题老师现在看到的这份。
倒不是他出的这份试卷多么惊世骇俗,毕竟试卷涉及的知识范围不能超过考生所学的知识点。
但是他出题就有点天马行空,知识点是那些知识点,但是组合在一起,或者是在题目上使用不同的表述,情况就千差万别了。
前面还好一些,都是对单一数学知识点的考察,虽然在出题上也有巧思,但是大部分基础扎实的学生,还是能做得出来的。
但是到后面多知识点考查的试题,出题不仅更加巧思,而且还非常刁钻,如果基础不扎实,根本就无从下手。
如果仅仅是基础扎实,却没有很好的数学感觉,后面解答并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很多难点,阻碍着学生继续往下答。
别说是那些高考学生了,就是他们这些老师,初一看也有点蒙,需要仔细推敲之后,才能知道如何解题,甚至后面还需要演算自己的想法到底对不对。
他们能够被召集过来作为出题老师,都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佼佼者,但是面对这份试卷,他们自己都觉得有点难,更何况是考生。
“高考就是选拔人才,以便区分出来进行不同程度的培养,以前挑选人才的标准,我们不加以讨论。
但是往后对人才的要求要高得多,对人才分层培养的要求会更高,顶尖的人才会按照顶尖科学家的标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