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这本书写得非常真实,但是又不失文学性,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但是却感同身受,仿佛经历了一遍别人的人生。
虽然很多人对他们写的这些书看法不一样,但是没有人觉得他写得不好,甚至有人觉得写得太好了,反而让他们不适应。
当然,也有人看了他的一些书,心里有种强烈的不安,特别是故事本身就来自某些人的真实线索,仿佛里面写的就是他自己。
好事自然没这种感觉,让他们惶恐不安的自然是见不得人的事情,那种感觉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估计上班精神都有些恍忽。
他这些书虽然感觉很真实,但是却并没有将自己陷入进去,有些现实主义作者写东西,其实就是写自己的经历,读者看起来其实有股流水账的感觉。
只是他们的文笔比较好,看起来并没有那么枯燥,而叶子书却没有,他写的这些东西虽然有现实依据,但是毕竟不是他自己经历的,因此很难将自身情绪带入其中。
按理说这么做很难让读者感同身受,实际上由于他的文笔非常好,反而让有些人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悲伤过后,竟然变得释然了。
这也是叶子书想要的效果,人生本就很苦,如果看了这些书之后,让内心变得更苦,人生还如何走下去?
每个人在漫长的一生当中,不可能事事顺利,总有让人刻骨铭心的记忆,不管多么痛苦,都要学会释然,然后鼓起勇气继续走下去。
叶子书只是开始关注了一下大家对他这些书的评价,然后就开始继续自己的事情,对他而言,这不过是生活的小插曲。
但是裴晴似乎乐此不疲,除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之外,有空就拿着手机看网络上的反馈,吃饭的时候就告诉他。
让他对后面的网络反馈有了一些了解,首先就是销量,虽然相比第一天那么高的销量有所下降,甚至下降还不少。
但是从整个出版领域来说,他的书籍依然保持很高的销售成绩,短短一周的时间,总销量竟然达到了5000万本,平均每本书的销量有500万本。
从这里就看得出来这些书到底有多火,按照裴晴的说法,网络上已经开始大量引用他这些书里的话,说明他写的很多内容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
当然,这些书能够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也和他的身份有关,如果换作其他作者,可能就没有这么火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书籍的面世,让大家对他的印象更加难以捉摸了,他到底是刻苦钻研的科学家,还是在商场上纵横捭阖的企业家,还是一个悲天悯人的普通人?
当然,也有人质疑这些书不一定就是他写的,原因就是太真实了,仿佛作者亲身体验过,不然不可能刻画得如此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