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做起来却不容易,一旦涉及很多人的利益,就非常麻烦,想要让老城区的人搬出去,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以前他们是不愿意碰的,反正外面有大片的土地建设,没有必要碰旧城改造,但是随着城市外围土地开发,老城区改造也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现在有两种选择摆在他们的面前,第一种就是货币补偿,按照老城区居民的居住面积来补偿现金,这是政府愿意做的事情。
原因很简单,补偿款会通过政府的手发下去,至于补偿给居民多少,就不得而知。
第二种就是居住面积置换,如果是按照1:1置换的话,老城区的居民不会同意,毕竟人家的区位优势很好,土地价值比城市周边的土地要高。
他们想要采取的是人均40平方米的面积补偿,也就是说,不给他们现金,给他们其他地方的房子,这样他们随时可以搬到新家。
但是这里面也有个问题,这些居民一般都是距离自己工作的地方比较近,如果住到距离单位比较远的地方,通勤时间比较长,愿不愿意还未可知。
反正不可能在原地按照人均40平方米补偿,这样万城基业不但没钱赚,反而要搭进去不少钱,赚钱多少无所谓,但不能做亏本买卖。
这两种方案各有各的好处,第一种方案政府愿意,而且万城基业作为开发商还不用那么费事,工作都由政府来做。
但是对老城区居民不太友好,可能他们到手的钱,购买偏远地区的房子,还要搭上一笔钱,问题是,万城基业目前的房子还没有开卖。
其他房地产商的房子存量很小,大量的购买需求,会促进房价快速上涨,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按照他的想法,居民购买房产投入的资金,按照当地收入水平,应该相当于个人10年左右收入总额,这样是比较合理的。
第二种方案,万城基业需要投入的精力非常大,政府也不一定愿意这么干,唯一的好处,就是居民不需要额外投入资金。
这里面最容易扯皮的就是有的人老城区的房子面积大,有的人房子面积小,如果按照一样的补偿,肯定有人不愿意。
叶子书思考了一会儿,决定还是采取第二种方式,这样不会让房价迅速上涨,同时居民也不用额外投入资金购买房子。
区别的地方在于,人均房子面积大的,可以优先选择在那个地方置换,人均房子面积小的就要往后排,挑别人剩下的。
这样让那些老城区人均住房面积大的居民,感觉自己得到了特殊优待,矛盾也就不会那么大。
而且开发老城区,需要成片开发,要么都同意,要么就放弃,对于小地块开发,万城基业就没有必要蹚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