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这件事难如登天。
不过,青岚也并非完全没有收获。
他意外看到了太原郡的地势水利勘测图,虽然这已经是几年前绘测的资料,但现在也有很大用处。
原来阳县那条支流,是从汾河北部流下来的,太原郡北地高,南部低,东西向又是东面多山林,西面多盆地平原。
而阳县,正好在西北面,这边的山石地貌较为平缓,地质相对软和,适合开荒划地。
再一看汾河主干和阳县分支的地势高差,两地相差五百米,主干高,支干低,开渠相对其他复杂地形,要方便一些。
青岚吸了一口冷气,不知怎么的,也有点上头了。
日夜不停继续翻阅前辈们留下来的经验,竟真叫他找到一种可行方案。
引水灌溉。
利用两地高差,将水从高处引向低处。
但这样的土地不能太平坦,必须建立在斜坡之上,才能有效灌溉。
而太原府城附近的良田,便是用的这种办法。
或者是陂塘法,就是在天然形成的低洼处,两侧垒高形成水库蓄水,然后从地平处开渠,利用高出来的水压将水引入农田灌溉。
不过后则需要大量的降雨才能达到蓄水的目的,太原郡北部雨少,反倒是前一种引水灌溉法更有效。
想到这里,青岚急忙研磨提笔,堪堪赶在三天时限的最后一刻,把可行性方案写出来,交给林大郎。
“好家伙,你行啊!”林大郎看完这份图文并茂,有理有据的方案,欣慰的拍了拍青岚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