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门,他就笑着道,“牛儿是小毛病,我给看好了,主家出了工钱。”
李娇娘在整理上午赚的钱,她笑着道,“那不错呢!”
“只是不多,才八十文。”陈来庆摇摇头。
八十文,按购买力计算,放现代那世就八十块钱左右。
李娇娘笑着道,“小毛病嘛,当然钱少。陈叔第一天挂牌行医,开张就有了收入,势头不错嘛,开门红,直接庆贺。”
骆诚也说道,“时间久了,请陈叔的人就多了,收入就上去了。”
陈来庆很高兴,“我也是这么想的。”他倒了碗凉茶喝着,想到一件事,又说道,“对了,娇娘,骆诚啦,那个放牛老伯跟我说了件事,问你们愿不愿意做门生意。”
李娇娘忙问,“什么生意?”
“是这样的,老伯那个村的一个员外,明天要给自己老娘过八十大寿。家里要大操大办一场,本来约好了一个酒楼的大厨上门掌勺,但那大厨今早出门时,坐驴车摔沟里去了,腿摔坏了,员外正急着四处找人替代呢。我看娇娘做的菜又好看又好吃,不如去试试?”
李娇娘来了兴趣,“员外家出多少工钱?”
“两贯钱一天。”
骆诚皱眉,“不太多啊。”
他想的是,给别人家打短工,受气不说,钱也并没有多太多,大太阳下面来回走一趟挺辛苦的。
不如坐在酒馆里,赚多少是多少。
清静,自在。
他心疼娇娘。
但李娇娘却高兴了。
今天明天不是赶集日,今天一上午,毛收入不到三百文,加上下午的,一天的毛收入定然不会超过一千文,也便是一贯钱。
除掉材料成本钱,再除掉她和骆诚还有陈来庆的工钱,收入顶多三百文钱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