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石韬正‘色’道:“孔明,学成文武艺,卖于识货人。你‘胸’藏万千韬略,有平定天下的大志向。为什么迟迟不选择呢?不论是曹‘操’,亦或是孙权,再或是刘修,其实都不差。”
诸葛亮也是坐直了身体,表情渐渐变得肃然。他看向石韬和孟建,正‘色’道:“我要选择的主公,必须符合我的标准。”
“什么标准?”
石韬和孟建,异口同声的问道。
两人都非常好奇,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符合诸葛亮的标准。
曹‘操’一统北方,够厉害的,不符合诸葛亮的标准。
孙权年纪轻轻,统摄江东,割据一方,年轻有为,也不符合诸葛亮的标准。
刘修文采斐然,武艺高强,智谋也相当出众,还是不符合诸葛的标准。
到底,什么人才行?
诸葛亮正‘色’道:“我所选择的明主,必须信任我,更要重用我。甚至,我是他唯一布局谋划的人。我需要足够的空间,施展我的治理方针。”
“曹‘操’为人狡诈如狐,更善于行兵布阵。他本身的能力,就相当卓越。他麾下的文臣武将,更是人才济济。我若效忠曹‘操’,难以崭‘露’头角,短时间也没有机会。”
“孙权倒是不错的选择,为人礼贤下士,堪称明主。但孙权麾下,文有张昭,武有周瑜,一文一武,都是孙策的托孤重臣。我去了江东,难以得到重用。”
“刘修有潜力,但刘修不仅擅长谋略,更武艺兼备,文韬武略,极有主见。我去了后。如果遇到分歧,以谁的意见为主?如果上升到政治理念不同,又以谁的理念为主呢?”
诸葛亮道:“相比于曹‘操’和孙权,刘修给我的空间其实不多。我需要的,是一个能托付我军政大事,让我能全力以赴的人,不能有一丝的掣肘。”
顿了顿,诸葛亮又道:“刘修有自己的想法,势必不可能按照我的思路进行。既如此,何必再见呢?相见,不如不见,反而能留下同‘门’情谊。”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