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眉头紧皱的坐在龙椅上,点了一根雪茄,看着下方文武百官争执不休。
朝堂之上,两方人马相互对峙。
“陛下,建奴入关了,此时正在各地肆虐呢,请陛下下旨召集各地总兵进京勤王吧!”
“是啊,臣早就说过不得大动干戈,这些建奴没了晋商的背地支持,必定来我中原一地劫掠,我大明危矣啊!”
“臣请求各地下令召集各地总兵进京勤王,军火如荼,刻不容缓啊!”
“臣反对,建奴兵强马壮,十几万大军所向披靡,我大明战力凋零,如何是建奴的对手,臣建议议和!”
“放屁,我大明祖训,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若是议和必定割地赔款,杨嗣昌,你敢违抗我大明祖训,老夫一剑砍了你!”
“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还不投降,难不成你想玉石俱焚不成?范景文,老夫这是为我大明江山社稷着想,你懂个屁!”
“哼,谁要是想投降,别怪老夫手里的剑不客气!”
朝堂上,百官争论不休。
其中内阁首辅范景文极力主战,要与建奴誓死一战。
经过崇祯的讲解,范景文对于形式的认知非常清楚,如今情况,唯有誓死一战才能有一线生机。
而内阁大学士杨嗣昌这极力求和,他认为现在朝堂不稳,大明和建奴正面碰撞无异于鸡蛋碰石头,不宜大肆开战,应当以和为贵。
“肃静!”崇祯被吵得脑壳疼,顿时不耐烦的吼道:“吵什么吵,朕已经下令左良玉和卢象升进京勤王,身为朝中大臣尔等竟然如此贪生怕死,再吵就给朕滚出去!”
“陛下!”杨嗣昌倔强的说道:“建奴势比人强啊,我的大明京营虽然有十几万大军,但是大多都是些疏于训练,混吃等死的的兵油子,怎么可能是建奴的对手,臣强烈建议议和!”
“闭嘴!”崇祯勃然大怒:“建奴都已经杀到我家门口,屠戮我天夏子民,你竟然还想要议和!杨嗣昌你是何居心,我大明存在274年,还从来没向任何人低过头,杨嗣昌,难道你想我崇祯违背大明祖训,成为我大明叛徒不成!”
“臣不敢!”杨嗣昌浑身一抖,惶恐的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