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罢了,都是自家人,就不说这客套话了。”老佛爷挥挥手,之后又装作一副半知半解的样子问道,“皇帝,我听说头两次派去的钦差都无功而返,没有查出一丁点的东西是吧?“
“是。”乾隆点点头,随后又饶有兴致的问道,“额娘,您深居后宫,这些事您是从哪听来的?”
“呵呵,还用旁人说啊,山东出了这么大的事,哀家就是想不知道都难。”老佛爷自然不会说这事是从尔泰那里听来的,于是便随口打着哈哈含糊了过去。
而乾隆刚刚也就是随口一问,听老佛爷这样一解释,就没有再问,进而回道,“既然额娘您都知道了,那孩儿也就不瞒着您了,其实一早儿子也没想瞒着您,只是不想您知道了为儿子担心,呵呵。”
“哎,你呀,真是越大越跟额娘见外了。”老佛爷不悦的叹了口气,横了乾隆一眼。
“额娘您这是说哪的话,儿子哪会跟您见外啊,只是山东的事情,他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朕到不担心天地会那几个小小毛贼,凭他们还翻不起什么大浪,朕真正担心的是山东的吏治从根子上都坏掉了,若真严查,免不了又是一场大地震啊。”乾隆忧心忡忡的说道。
老佛爷自幼便出身于官宦人家,打小耳濡目染,政治观念极强,而且富有大局观,她明白也能理解乾隆为何忧心忡忡,毕竟朝廷是由皇上和各级官吏共同构成,皇上要依靠着各级官吏治理、管理国家,而山东舞弊案,若是认真详查,势必会牵连出一大批的官员落马,甚至朝中的大臣也会受到牵连,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杀官、罢官容易,可一时又上哪去找这许多的官员来填补空缺呢?
而且就能保证新上任的官员不贪污、不搜刮地皮、不克扣盘剥百姓?
“皇帝,山东一案不可在拖延下去了,必须得速派实心任事又精明强干的钦差赶赴济南勘察,否则势必酿成大祸、波及周边啊。”说到此处,老佛爷的神情也是变得严肃起来,已经不单只是为尔泰了,更多的是为大清江山,毕竟她是大清皇家人,深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哎,儿子也正为钦差的人选发愁呢,所以才迟迟未决。”乾隆皱着眉头说道。
“那皇帝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老佛爷紧跟着问道。
“一是和珅、二是刘墉,不过额娘您也知道,这二人素来不和,儿子一直居中调和,可这次若是派和珅去,他刘墉定然不服,若是派刘墉去,他和珅也不高兴,而其他的大臣呢,要不就是年老体衰,要不就是难堪大任,再有的朕也不放心,所以。。。一时难以决断。”乾隆将心中的纠结竹筒倒豆子的对老佛爷讲了出来。
听完,老佛爷点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过了不一会,便笑着对乾隆道,“皇帝既然拿不准派人去,哀家这里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
“哦?是谁?”乾隆一听老佛爷有合适的人选推荐,便着急的问,山东之事一再拖延,乾隆他比任何人都要寝食难安,毕竟这江山可是他的。
“尔泰。”老佛爷颇有惜言如金的意味,只说了尔泰的名字,却没有说推荐他的理由。
“尔泰?”乾隆听后不由的紧蹙眉头,在脑海中急速的盘算起来,搁在桌面上的左手手指不时的敲打着桌面,若有所思起来。
而老佛爷也不着急,静静的喝茶等着乾隆的决断,忽然,正在思索的乾隆眼前一亮,开心的道,“额娘,朕本来还想让福伦去济南的,不过经您这么一提醒,朕倒是觉得尔泰更合适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