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柯宗山的身影与鹰狩渐渐叠合……
怪不得。怪不得千机门在江湖上能异军突起,怪不得他都能将封王的李元钧招揽到千机门下。以柯宗山为主导,千机门为表,澜沧党为里,主江湖朝廷两方,辅车唇齿、相得益彰。
推测再合理也皆是推测,得不到证实,但已经足以教段崇警醒。
……
张妙手在府上逗留数日后离去,傅成璧则乖顺地遵从段崇的命令,好好养伤。
段崇回到六扇门继续追查沈鸿儒被杀一案,谁料中途旁生枝节,又冒出来个几个琐碎案子。因与沈鸿儒有关,乔守臣拜托段崇分神关照一下此事。
段崇正为了乱党一事明察暗访,多日不休,好不容易空出一只手来看陈情书,又好不容易才按住了想用拳头关照乔守臣的冲动。
乔守臣见他脸色不好,笑道:“难道段大人也认为这是鸡皮蒜毛的小案子不成?”
段崇沉声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现在乔大人任新政魁首,这应当是你的责任。”
这案子的根源应当从两年开始说起。
韩仁锋一案中,流民叛乱,乃是柯宗山任首辅期间所施行安抚政策遗留下的恶果。
要说沈鸿儒此人看上去光风霁月,手段也够黑的。
沈鸿儒当时就要借流民叛乱一案痛斥柯宗山。他的一干门生本就是口诛笔伐的好手,写出来的文章再经沈鸿儒一润色,众人拾柴火焰高,很快,批判柯宗山的文章在大街小巷到处传说。
百姓哪里知晓真假,听风就是雨,自以为捕捉到甚么秘闻,便当真理,也不过两年,就将柯宗山在民间贬得一文不值,说他领首出台的策令皆是为了给他那群养得贪官污吏料理烂摊子。
试问,他的政策该不该改?自然要改。加上去年首推新政时,沈鸿儒在赋税上的改革令百姓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好处,因此很得民心。
沈鸿儒踩着柯宗山的名声为新政做足了民众的思想准备,在民间一呼百应。
这可教他从前在朝廷上的政敌恨得牙根儿痒痒,这群人下了朝回府躺在床上,成天也不想别的,就想着怎么给沈鸿儒添个堵。
之前碍于文宣帝也对新政全力支持,他们没想到甚么好绊子。这不沈鸿儒前脚一走,貌似平稳了还没到一个月,这批官员后脚就生起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