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原本是南边苏州一带的恶习,少年郎君也学妇人一样梳妆打扮,不料南风北袭,现在京中勋贵子弟已经有不少有样学样的了。
英国公府原本也是将门将种,居然是这般田地,这样的大家族聚会,真是聚一次叫惟功别扭一次。
再者这些亲戚议论的无非就是怎么多捞银子,多弄田庄,哪家戏子好,演乐胡同哪个班子不坏,教坊胡同刚刚有抄没的官家小姐,细皮白肉,值得去一探究竟……惟功自忖没有道德洁癖,不过实在是对这样的情形有些感冒,享乐是无错,不过当享乐压到一切,特别是享乐的人群还是这个国家负有责任的一群时,那问题就大了。
事实上不论是太监,文官,武臣,勋贵,外戚,此时多半都是这样的情形,士大夫也尤其如此,后来明朝局面到不可收拾,明将一投将就能打,官员一投降就变的能干而清廉,实在了慢因为明廷烂的不能再烂,流寇声势一大,东虏一入关,大家都是有改朝换代的时间终于到了的感觉,人人都急着跳船而不是补救,国家当然就完蛋的快。
惟功心中有一股郁气,在厅里呆不住很正常,不过看看七叔的模样,他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张元芳向来在族中被视为异类……确实也是个异类。
“小五,我是一天一天看着你到今天。”
张元芳今天喝了些酒,有些大舌头,不过还是一字一板的对惟功道:“你以后还会是国公,手中的权力要比今日还大的多,你要答应我,永远不要变成今日厅中人的模样,永远都不要,成么?”
“七叔放心……”
惟功答了一句,见有人过来,忙将张元芳一搀,躲在廊檐下另外一角。
“老三,老四,瞧见小五今日的光景不曾?还有大哥,那种巴儿狗般的模样,叫人瞧着真是恶心。”
说话的是张惟德,另外便是惟平和惟思哥儿俩,张惟贤已经与惟功和解,不过听着张惟德话里的意思,似乎这几个亲兄弟之间又有了分歧。
“大哥也是为了大家好。”
张惟平比前几年成熟了很多,最少也是敢说话了,当下沉声道:“你当大哥喜欢巴结小五?大伙儿又喜欢巴结小五?可眼下这局面,不跟着小五走,我们这富贵能保几年?”
张惟思也道:“二哥你省省吧,前一阵父亲在昌平买了一个庄子,管庄的打死了一个佃客,一家子上吊,这事儿是张福的错,父亲先是托人给刑部打招呼,人家理也不理,老五这一次护驾有功,咱爷们又和他和解,刑部的一个姓艾的主事第二天就叫人传话来,说是斗杀,动手的判军流到辽东,张福也没事人一个了,没有小五,咱们这虚的国公后人顶个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