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庸失笑,却也觉得心头一股暖意,对方也是在好意关心自己,虽说劝解的目的没有达成,但的确让他的心情变好了不少。
“在想什么呢?露出傻傻的穆若愚式笑容。”上官婵走过来,张口就来一句诋毁穆若愚的话,“特意到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有什么风景可以看吗?”
此时太阳即将落山,奇迹方舟飞行到一个低矮的丘陵之上,对面是一条绵延在大地上的高大山脉,在山脚下一个依山而建的简陋城寨正静静的坐落在那里。极目望去,隐约看见几十缕炊烟缓缓的飘荡上升,城寨四周只有一些稀稀拉拉的树木、灌木,而较远的地方则散落着小片小片的枯黄色农田,看上起就是一副萎靡不振的边陲景象。
“没有风景,但是有高手可以看,还是成队来的,想要磨炼自己的心性,就跟我一起下来吧。”
“说的那么煞有其事,真想看看,有一天你没料中事情展后的表情。”嘴上虽然如此说着,上官婵却也跟着下船,步苍穹、白如雪、墨娴也相继而下。
“如果是没把握的事情,我要么语焉不详,要么模糊带过,不会留下把柄,只有十分确定会生的,才会说出来。所谓的料事如神,不都是这么一回事吗?将自己确定的说出来,不确定不说,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说什么都一定准。”
“别漏自己的底啊多少有点身为神棍的职业操守。”
白庸明明说绝世强者就要来临,他却表现得像个没事人一样,好似什么都没放在心上,这种万般变化都难撼心神的表现让其他人都钦佩不已,也觉得心中踏实不少,纵然遇上危险也有个值得信赖的伙伴可以托付,步苍穹更是双眼放光,就差没把崇拜写在脸上。
几人跟说说笑笑来到雪山顶峰,眺望这片苍茫的世界,不由得心旷神怡,忘却了心头的烦恼,灵台一片空明。
虽说是雪山,倒也不是全是白雪,山脚下仍是一片枝繁叶茂的松林,随着海拔的提升,才渐渐染成白色。到了山顶,积雪更是深到能吞没人的下半身。以众人的视力极目远眺,将所有景物都看得清清楚楚,偶尔还能在白茫茫的雪地上看见几颗熬霜而立的雪芝。
白庸似是来了兴致,指着远方的夕阳道:“知道什么是生生之厚吗?”
上官婵瞄了他一眼:“怎么,要讲道吗?”
“人若能知生生之厚,即在此消息盈虚之中,于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于杀机中觅生机,在死里求生气。行春夏秋冬之令,含生长收藏之功。顺守逆施,天地生化万类,而成万年不蔽之天如此;人身返本还原,以求长生久视,亦是由此。惟有善摄生之人,用阴阳颠倒之法,造化逆施之方,下而上之,往而返之,静观自在,动候阳生。急推斗柄,慢守药炉,返乎太极,复乎至诚,出有入无,亘古历今,同乎日月,合乎乾坤。”
上官婵可不是一个轻易愿向同辈学习的性格:“这道理又不深奥,我也能说。老残病弱性命危,修真可夺童春回,添油接命救护,返魂续灯抱玉归。还不是一个道理。”
白庸哈了一声,不置可否,继续道:“欲修长生,须识所生之本,欲求不死,当明不死之理。人,是万物之灵,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先贤穷尽毕生精力,探索生命的奥秘,研究防治疾病、延长生命的方法,探索全息体与**之间良好的结合,维持这一对阴阳的动态平衡,延缓其分离之日的到来,故而形成千门万派,供后人因才选用。生死皆可改,唯凭性命修,人之所以托生人身,是自然给全息性体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就看能为人者是否能把握住这个机缘。通过修德、修心、修性命,改造自我,使性命不随常道顺变。运用为道日损,修累功行,逆转命运,再造性命,改变死途为生路,改变人生为道生,这才是脱生死的根本途径,才是真正的生生之厚。”
上官婵脸上挂着无所谓的表情,脑中却在积极的思考着,毕竟这是白庸通过生死之道领悟出来的道理,自然有几分道行在里面,值得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