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二人对坐,元夕拍开酒坛封泥,给师父碗中倒满,然后又给自己倒上。山居士先夹了口蒸熊掌放入口中。
点头之后,山居士用筷子示意自己的弟子赶紧吃,然后端起酒碗一饮而尽。元夕看师父吃得高兴,自是欢喜,看到师父示意,他刚要举筷也尝一尝,便见师父又端起酒碗。
元夕赶忙端起酒碗,陪师父一饮而尽。
山居士已试过熊掌,元夕又忙让师父尝一尝自己烤的野兔山雀,自己也大吃特吃起来。
关于吃饭一事,师父于他说过,小小方桌之上,最显规矩,最看教养。
与自家人吃饭,一桌人尽兴就好,各家有各家吃饭的习惯,一地有一地的风俗。莫笑他乡人粗鄙,莫叹自家无礼。
但是要记住一点,入乡随俗。想要融入一个地方,首先就是要接受那里。
吃饭如此,做人做事,亦如此。
师徒二人吃饭的规矩并不多,但元夕从小时候的自己先抢好吃的变成师父先动筷,便是他从师父给自己讲的书里学来的。
尊师重道。
今日不算小酌,一坛酒喝光,山居士又叫元夕拿了一坛出来。
这顿,算是元夕的送行酒了。师徒二人朝夕相处十三载,要分别,如山居士这般高人,心中亦有些失落。不过他知道,将来师徒二人必有相见之时。
看着同样有些醉意的元夕,山居士似乎看到了年少时候的自己。
端碗一饮而尽,
“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
然后看着元夕,
“少年有少年的志气与朝气,只管去吧,别辱没了师父的名号,记住,为师叫霍弃疾。”
山居士从来没有告诉过元夕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