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8K看书 > 其他类型 > 九州风云录 > 第一章少年元夕

第一章少年元夕(4 / 7)

蹴鞠的兴盛是在晋六十三年开始的。大晋王朝国力日渐昌盛,国富民强,民间便兴起各种娱乐项目。除了吟诗唱曲,便是这蹴鞠深受百姓喜爱了。乡间村野也有稚子们追逐着塞满谷壳的破布球跑来跑去。

晋六十三年新春,八王齐聚豫州洛月城之时,说起这这项民间运动。都是马背上出身的人,便觉得这项运动也很有意思,提议各州可组建一支队伍,每三年进行一次大赛。

至于为何是每三年一次,主要是因为路途遥远。尤其是远在凉州的西凉王更是直拍桌子,老子凉州这么远,光在路上走了,还比什么比?老子不是输不起,但是丢不起这个人。蹴鞠嘛,不就是为了个乐呵,哪能伤了众王的和气?便这么定了下来。

另外,原来各州每两年还分别有一次由九大门派组织的比武大赛和各大书院组织的吟墨会。这样一来,就一年一个盛会,轮着来。

赵俅文的不行,武的乏力,便盯在了这个“圆球”上面。赵俅不仅人机灵,还吃得起苦,认准一件事便坚持下去。赵俅发现蹴鞠这项运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但是很多学了武的却又看不上这项运动,不愿意花了精力学了武之后再把精力花在这上面。

这碗饭还是没有军饷好吃。哪怕是去个豪门富家当个护院,走在大街上也是腰板直挺,趾高气昂,谁叫咱是给咱老爷办事呢?

蹴鞠虽然兴盛,可终究是个玩乐的东西,赚不来钱的。

赵俅是家中独子,家境非大户人家,不过是小商小贩,爹爹做那卖肉的买卖。虽然自小肚中油水不缺,赵俅却打心眼里厌恶血淋淋,油乎乎的生计手段。赵父也不愿儿子像自己一样,便由着儿子了。反正你要读书老子掏钱,你要练武老子送你上山,最后老子再掏钱给你娶房媳妇儿,你要是再折腾不出花来,就老老实实的拿起杀猪刀。

这赵俅还真得干出花儿来了。

司马相乐还是太子那会儿,其东宫宠臣咸印勤府内招募蹴鞠手,专门用来表演给太子司马相乐看。赵俅瞅准了机会,报名进了咸府。后来在给司马相乐的表演赛上以出色身手博得太子青睐,得以进入东宫。

三年一次的九州蹴鞠大赛豫州一次都没有拿到过冠军。虽说只是项娱乐运动,但八王齐聚都城谈起这蹴鞠大赛时,得过冠军那三王嗓门最大,酒喝得最多。好在吟墨会这一盛世豫州这边胜次颇多,才不至于折损皇家颜面。至于那民间最喜闻乐见的比武大赛,皇城内是不爱聊的,也聊不起来,因为那是九大派组织的,跟咱官家没多大关系。

更多的是,九大派与大晋王朝的特殊微妙关系。

司马相乐喜爱玩乐,对蹴鞠的喜爱仅次于美人暖锦衾,佳人做酒壶。这豫州的蹴鞠队成绩不好看,司马相乐倒是很是恼火。而其父皇还在醉心于设计宫殿一事,于是司马相乐便把这件事揽到了自己的头上。司马正康并无意义,反正他也对这个豫州建功队的胜负无兴趣。

当初蹴鞠队组建的时候,建功队想要取名为天子队,被当时的皇帝所驳。老皇帝笑了一下,赢了有其他队伍谦让之嫌,输了朕亦脸上无光。大丈夫当建功立业,就叫建功队吧。

幸亏那位老皇帝睿智。

赵俅在东宫以球技深受司马相乐喜爱,而后司马相乐在把振兴建功队大旗要过来之后就转手交给了赵俅。

赵俅不是去当队员踢,而是代表太子府接手整个建功队。原来的建功队是由礼部派出一个主簿负责的。大晋皇族不太重视蹴鞠这个事情,这个主簿只觉得自己青云无望,整日哀声叹气。况且皇帝又对蹴鞠一事不甚关注,建功队踢的再好又能怎样?要不是户部没有克扣训练的银钱还有队员的球俸,恐怕这个建功队都已解散了。

混日子的人不少。不然上一届建功队也不至于名列九州第二,倒数。其实是扬州的忠勇队放水,保存皇家颜面。反正扬州的忠勇队,一直在后三名徘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上门为婿(神级狂婿)(宋齐程雪) 我妈是剑仙 洪荒:我穿越者身份曝光了! 侦探也会打网球 都市奇医 婚非婚 青丝华发不可追沈鸾 撞鬼就超神 身份证019 天机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