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传言说,这是前兵部尚书康煜献出的计策。
老康认为,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是等到朝廷的援兵到了,那可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且还腹背受敌。
李良启觉得此言有理,于是便采纳了。
本来,他是想等皇帝老儿两腿一蹬再行起事,不料,却遭到了暗中相助的李宗正的强烈反对。
李作逸言,他在一次以致仕叟的身份去探望圣安时,曾听皇帝自言自语地说道:他欲大幅加强京城御林军的布防力度,由原来的五千兵编制直接提高到三万人马。用意,自然是为了皇太子的登基保驾护航。
天子意欲扩军?
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呀!
而最好的对策就是,在他的扩军动作还没有得以实现之前就下手屠龙。如果慢了,就会正面面临大数量的增编防军。
李良启在权衡过后果断下令,必须立即造反。
当下的皇帝已然病危,只剩下了苟延残喘的半条命在,既是如此,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从他托孤殷俊的举动不难看出,他距离驾崩之期应该不远了,宜早不宜迟,咱说干就干。
好了,先说回眼下。
造反军聚兵一处,专攻南门,虽然线路单一,但力道上却是非常地集中。
而集中的结果就是战事惨烈。
虽说,御林军们背靠城防占据了一些地理优势,但奈何敌众我寡,悬殊实在太大,所以才一开战,就被对方的犀利攻击给压制住了。
那密集的火矢,就像是湖广一带横行的飞蝗一样,如狂风骤雨般地急速而落,一波又一波地收割着守备军的性命。
惨叫响彻了夜空,鲜血染红了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