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给妹夫找了个差遣,却正在兴头上:“曹晟听旨,授尔飞山营管军,三日之内,将五百游砣搬取军前听用。”
曹晟无法,只得跪下谢恩。
张叔夜直到丑时一刻,才得以出宫。他借住在刘鞈家中,刘鞈早已叮嘱家人留心,待张叔夜一回去,便叫醒自己。他命家人备下花生等小食,一面给张叔夜宵夜,一面询问面圣的情形。
“诸事妥定,明日便可开始筑垒。只是……”刘鞈犹豫着。
“老友但说无妨。”
“我听闻筑垒需要一件物事,竹筋水泥。竹子虽然难办,但王节帅也说了,可以用劈开的树木,甚至枪杆代替。但水泥却没处寻去。”
“筑垒地域的支撑点,由反坦克碉堡构成。兵团各师、团、农场,应该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材料修建。最理想材料为钢筋混凝土,但为更有效利用社会主义的物资,可以用农场自产水泥代替,在水泥中夹入毛竹或树干,以增强碉堡外壁的韧性。”——《反帝反修,备战备荒——民兵训练教范5:刺杀、地雷、爆破、土工作业》书中竹筋水泥碉堡,可以抵御100毫米榴弹或者122火箭弹的爆炸冲击波,因此呼延庚就直接提出了用竹筋水泥筑垒.
但他忽略了一件事情,他以为水泥是很简单的事情,在他来的时空随便哪个民工队都能拿出水泥来。可他没想到宋代根本没有水泥。而且呼延庚自己既不会烧水泥,也不会用水泥砌墙。他向王禀提出用水泥的时候,王秉一头雾水。呼延庚只好简略的告诉王禀,用石灰石和粘土烧制水泥,到开封找名匠试几次。
张叔夜心里一惊,自己倒忘了这件事,略一思索,一拍大腿:“有了,叔夜在宣和年间,曾剿灭招安梁山贼寇三十六人,贼寇中有一人,姓李名云。本是沂水县的都头,家中以烧制砖瓦为业,砖瓦成色火候如何,一眼便能看穿,人称青眼虎。被挟裹从贼,此人最善营造,从贼后也专事山寨营建,无大恶。现正在叔夜军中。不若让他一试。”
“我等还可在开封府张榜寻求名师大匠,多找几个人尝试,总归烧出水泥来。”
“烧不出来也没关系,筑垒地域,是以战壕为骨架,只要战壕挖好,便有七成威力。”张叔夜兴奋过的一拍桌子,打翻了盛放花生的碗,花生洒得满地都是。
两人一通夜话,天色渐渐明了,张叔夜小寐一会,便与刘鞈一同去枢密院。
张叔夜、王禀等人都在枢密院取齐,随后四向守御使就准备到各自部属的集结地去接收部队,开始修筑工事了。这时,王禀又提出一个问题:“汴梁北临黄河,东西两面连通汴水,须得一个通晓京畿水势的官员来指点工事的修建,不知都水监有无人选。”
感谢书友狗砸啊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