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你们爹的本事,别过几年,全让孩子比下去了。”
李寡妇还挺支持的。
要什么她就准备什么,没几天,就把家里布置得好像个小教室,还有不少想认字的人跟着学。
老校长干脆跟扫盲班一样,反正就是教人认几个字,很是简单的。
还推荐李寡妇一起教人。
春来秋去,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好几年。
李寡妇的名声越来越好,谁都选择性忘记李寡妇喜欢堵人门口骂的事情,特别是村里人都尝到了甜头,年底分粮分钱的时候,越来越多。
一个个恨不得李寡妇多出个点主意。
李家村都成代表村了,李旺财这个村长干得有滋有味,上头还点名,让附近的村都跟着学习。
有什么困难都知道自己解决,别什么事情都找公社。
全村大部分人都换上了新的房子,自行车都没人稀罕了,附近的姑娘和小伙子都恨不得盯上李家村的,做媒的人天天都跑出跑入,时不时就谁家娶媳妇,谁家嫁闺女了。
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不过最大变化的还是李寡妇家,三兄弟都在县里面买了房,时不时就过去住,反正都不靠工分生活了。
朱晓丽和徐小凤的娘家,不知道有多得意,帮着说了不少好话,一早就看出来女婿是有出息的,亲家是个好的。
然后都没有忘记打击苏家一番,要是没跟苏四妹闹翻,现在说不定还可以时不时跟着闺女住几天县里。
都说苏家净出傻子。
苏家人难道就想这样的吗?
问题每次想办法修复关系,有李寡妇在一天,门都没有,想打苦情牌,可是苏四妹这一房的钱,全是李国兴拿着,想占便宜,都不可能。
不甘心。
“娘,你快点去想想办法,四姐可是你生的,不能对你们两老不管吧。这在县里面都买了房子,得有多少家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