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大笑着离开座位,走到了李道宗身边,拍着对方的肩膀道:“朕就知道,在场的也就堂兄你一人敢挑明这件事。
可是朕更知道,即便是朕不动承乾,他还是东宫太子,他们兄弟就没人觊觎大宝了吗?
相互之间的明争暗斗还会少吗?
这次承乾在吐蕃道遇刺,朕看明白一件事,该来的争斗是躲不掉的,索性就放在明面上吧。
都是朕的儿子,朕给他们机会一视同仁。
想要坐上这个位子,那就要争,最好是在朕活着的时候决出胜负,否则一旦朕归西,那这个位子就真的要论资排辈了。”
“陛下三思,如此不仅会引起皇子们的骨肉相残,还会让百官各分派别,朝中尽是争斗,大唐内部生乱,岂是治国之道?”众人纷纷苦劝。
“百官分别抱团?皇子骨肉相残?
承乾遇刺是谁做的?
老四青雀搞了个文学馆编写个括地志,手下多少人蜂拥聚集?
朝中多少人是一直支持老三李恪的?
就连整天胡闹的老五李佑手下都有一群人发誓效忠,真当朕是瞎子毫不知情吗?”李二拍案喝道。
一句话让百官鸦雀无声,谁都没想到皇帝今天会直接把这片遮羞布掀开,他到底要做什么?
良久之后,李二叹息道:“朕自会警告调理自己的儿子,公平竞争,不得出现流血事件,这样兴许他们就不会重蹈朕的覆辙了,也算是朕作为一个父亲,唯一能为他们做的。
小孩子之间的争斗,尔等就不要插手了,大唐的繁荣发展,不想让大唐因为内斗走向衰弱,还要靠你我君臣齐心协力,诸公,拜托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议政殿里没人再有不同声音了,所有人都大礼谢恩,随后告辞离去。
皇帝的最后一句话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他自己杀兄弑弟骨肉相残,不想儿子也这样,这个话题是朝廷的禁忌,可此时提起,却足以让所有人理解这位当皇帝的父亲。
这帮老臣回去的路上心思各异,有人在思考,今天这件事是否在指明一个风向,皇帝有换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