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见康副校长各打五十大板,很不服气,一把抢过文章稿件说:“这是政治立场问题,你们这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是在姑息,甚至是纵容!这文章我会发在校刊上,但我也会写文章批判他!”说完气哼哼地走了。
康副校长一摊手说:“老李,老田的性格你知道的,算是嫉恶如仇了。”
李部长苦笑道:“康校长,他是老顽固,思想还停留在阶级斗争那会呢。当年他自己是进过牛棚地,怎么好了伤痛就忘了痛呢?一个三十岁的年轻干部写的心得体会他都能上纲上线,即便有错,批评教育为主,不能一下就打死吧?这回小杨有麻烦,老田在省里的影响不小,怕是前途就断在他笔下了。”
康副校长摇了摇头说:“那也不见得,谁对谁错,历史会有结论的,正好也让那杨陆顺磨砺磨砺。年轻人切忌看问题偏颇,也切忌出风头啊。”
李部长想了想呵呵笑道:“康校长,你这话里有话啊,我记得杨陆顺这个学员是省委直接招进青干班地哟。”
康副校长也笑起来:“你笑什么,究竟是杨陆顺的文章好还是你有意为之呢?”
李部长说:“文章确实不错。你不知道,青干班六十几人,只有这杨陆顺大谈经济建设,我相信省委不会看错人。”
康副校长转口说:“老李,你说找我汇报事,说说什么事?”
李部长楞了下,便开始汇报工作。
果然那田主任说到做到,在新一期校刊上登出杨陆顺等十几篇心得体会,却在开篇登了他亲笔撰写批判杨陆顺的文章,直接就把杨陆顺写成了个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言人、钻进党员干部队伍地内奸。此文一出,全校哗然。
杨陆顺很是委屈,找田主任辩解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可老田自忖是全省著名地理无7敌/龙d书e屋.整;理论家,怎么会听取后生晚辈的解释,反倒痛快淋漓地再次斥责了杨陆顺一顿。
随着这期校刊的流传,南风地委大部分领导都知道了,在例行地书记碰头会上,孙书记扬了扬手里的校刊说:“想必各位都看了,杨陆顺又出了次风头啊。我估计这本小刊各地区的领导甚至省委领导都看过,出了这样的事情,你们怎么看呀?”
王专员蹙眉道:“孙书记,文章我看了几遍,不觉得有什么言辞违背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至于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批评,我打电话去省委党校问了康副校长,但没问出真正原因。这个老田我倒还了解,理论水平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点名气的。《春江党校月刊》是全国知名的理论刊物,他能当总编多年就很说明问题。”
章副书记说:“究竟说明什么问题?我看什么也说明不了。文人之笔,口诛笔伐,我倒觉得以大欺小很不要脸!”
孙书记笑了起来,说:“老章就是心直口快。你喜欢杨陆顺我最清楚,也不能主观地骂老田不要脸嘛。”笑容一敛语气沉重起来:“我就是担心这算不算预兆。杨陆顺地文章仅仅是说要加强改革开放加大经济建设,就被批评成这样,是不是他闻风而动呢?老田那人是久经考验的老同志,断不会空穴来风啊。”
王专员点点头,啧了声说:“老田地政治嗅觉应该是非常灵敏的,如今苏联解体,多少也在经济改革上栽了跟头地。”
章副书记不以为然地说:“就算中央政策有变化,那老田也不该拿年轻同志开刀,何况改革以来中国的变化有目共睹。小杨即便有错,也只是没抓住当前工作的重点,不能以偏概全。我看那老田是为老不尊,断送年轻人的前途,我们切忌不能那样,自己培养的干部我们自己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