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应该会的。”财帛动人心,邓英杰这话,恐怕自己都不相信,随即失笑道:“至少能有些准备。”
“现在已经有准备了,结果呢?”蔡致良不客气地问道。
“还准备看看风向。”邓英杰苦笑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真是一点不假。不过,叠马仔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
与邓英杰的谈话,自然不会有什么结果,当初赶走了台湾人,现在轮到香港人了,濠江风云再起。
还没到薛成的婚礼,霍昕昕实在不胜其烦,就与李月婷启程前往洛杉矶,而蔡致良受台塑集团的邀请,去了一趟台湾。
去年,力微电子与台塑集团,日本小松集团,世界先进半导体公司合资成立的南亚科技公司,生产高纯度硅棒,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即将投产。
随着南亚科技的投产,可以避免力微电子在原材料方面对于日本住友集团的过度依赖,并保证未来力微电子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这自然是值得重视的。
蔡致良同台塑集团老总王永庆先生一起视察了南亚科技公司,在共进午餐之际,谈了谈在世界范围内可能的合作。
除了南亚科技,还有同力捷电脑公司的合作,自去年6月开始,力微电子成为力捷电脑的DRAM供应商。
在合作期间,随着DRAM市场的回暖,或许是看到了这个行业巨大的商业利润,力捷电脑的黄崇仁决定投建一条8英寸的生产线,顺势进入DRAM行业。
黄崇仁和力捷电脑公司空有抱负,就如同蔡致良当初刚刚踏入这个行业一般,没有技术,只能依靠外界的援助,比如力微电子的技术授权。
蔡致良与顾远德,廖成凯商量过后,并不反对技术授权,不过力微电子的底线是0.5微米的制造技术和4M的DRAM技术,但是黄崇仁希望得到0.2微米的制造技术和16M的DRAM技术。
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跨越,世界先进半导体都还未掌握的技术,自然不可能授权给力捷电脑公司,这就需要慢慢调和双方的需求了。
黄崇仁一度前往日本,相继拜访三菱,日立公司以寻求技术授权,却都未能如愿,而且授权费用也比力微电子要多,最终只能选择与力微电子合作。
蔡致良与顾远德,廖成凯对此表示了欢迎,同意力微电子与力捷电脑公司投建一家新的科技公司。说来也有意思,两家公司都以“力”字开头,遂将新公司命名为力晶半导体公司。
兜了一个大圈子,力晶半导体公司,依然如期出现在这个世界,只是不知道,南亚科技和台塑集团是否也有意于DRAM行业。
台湾有非常好的半导体制造基础,即便是没有力晶半导体,也会有其他半导体公司出现,而这个技术授权费,就像是一个秘密武器,一方面可以利用台湾的产能,而另一方面,可以在某种程度的限制其在DRAM技术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