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与云禾往月到风来阁去收银子,只见烟雨巷照旧,除了受流民影响生意有些萧条外,仍是花儿朵朵攀出墙,柳枝条条任君折,这家院住着风流领袖,那家院落脚浪子班头,花中常消遣,酒内时忘忧。
聚首房中,袁四娘与阿阮儿自当不负众望,这厢捧出个本子及银票交与芷秋,“听说是给城外的灾民捐银子,姊妹们倒都不推辞,个个慷慨解囊,有捐十来两的,有捐七八两的,生意不好的,也少不得捐了二三两。拢共是二千七百三十五两,我与妈去兑了票子给你,这是我们记的帐,你自己抄录到你的账本子上。”
芷秋坐在榻上,又感念又嗟叹,“难得姊妹们有这个心,自己也是个飘零浮萍,还能想着外头的老百姓。”
因提起,点起云禾的火,艳色卓绝的一张脸迸出个冷笑,“你们是不晓得,我同姐姐走了好些个官宦人家,好的麽看姐姐的面子捐个几十,惧的麽看姐夫的威势也捐一点,还有的,躲着不见人。平日里尽说咱们‘婊/子无义’,如今瞧瞧,到底是谁无义?”
人心难测,阿阮儿半点不意外,嗔笑着,“瞧瞧这丫头的嘴,要嫁人了还这样伶牙俐齿的,回头方大人那位老母只怕也降她不住!你气什么呢?既然是捐,就全凭个自愿,人家不捐,也难有话讲,快别气了,坐过去吃饭!”
老姨娘摆了饭桌,叫了楼上姊妹们一齐挤翠挨红地坐下。芷秋一一过问了一遍生意,众人都道马马虎虎胡乱混着,只待忙过了灾情,大约能好。
又问起阿阮儿,阿阮儿笑得勉强,“不过混着罢了,客人倒是没怎么少,可这些官差老爷们不来,放赏的就少。我也同妈一样,不过是望着姑娘们的局账银子胡混日子。”
芷秋眉黛轻颦,端着碗眱她,“那你怎的还捐一百两?姐,且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再散好心不迟,我不好要你的,一会子吃完饭,合该还你那一百两。”
那袁四娘笑起来,眼带讥色,“你只管收去,这也不是她的银子,是那田羽怀送过来的。自由他家门里出来,阿阮儿没拿过他一个钱,这头一回收了,就是为外头那些要饿死的人,横竖他成日家钱闲得要生霉,这日送那日送的,不如就行个善。”
众女皆笑,伴着杜字声声,近来生意之愁尽作了消遣。下晌芷秋云禾归家,马车先停在韩家园子门外,遣人进去送票子,回来人说韩舸不在家,交与了他家奶奶,便罢,二人照旧归家。
且说韩舸不在家,原是午间有远差来报南直隶都察院有人来放送公文,只在衙门内恭候。等了一个下午,总算见着二十几名挎刀差人。
甫进县衙内堂,县令顾泉便迎上去拜礼,“长官们远道而来,且请先吃盅茶再念官示不迟。”
那领头的检校官却不领情,甩一甩青袖,乌纱帽翅晃一晃,“你就是本县县令顾泉?”
“正是卑职。”
又朝韩舸扫量一眼,“你是主簿韩舸?”
“是。”
确人无误后,检校官打开一折子,“苏州府吴县县令顾泉,草菅人命,还未过堂便仗杀百姓,都察院签书,收押候审!苏州府吴县主簿韩舸,躬亲为民,升任本县县令,代顾泉之职!”
那顾泉还在懵怔中,便被摘了乌纱剥去官服枷号锁扣押出了堂外。韩舸亦有些发怔,接了公文,沉思半晌,“敢问大人,是谁参了顾泉?”
“我只管发文,别的不知道,你问这么多做什么?只管干好你的事。”
韩舸将几人引到后堂吃茶,受了拜,接了印,再不及想别的,先拟了一张向各大乡绅借银粮的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