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浓平目一视,只见门口有一人负手而立,十六七岁上下,面目俊秀,眼睛极清,仿佛照影可见。
待见了刘浓,那人神情一怔,少倾,眼神徐徐回复,揖道:“慎县昌华,见过刘郎君。”
刘浓淡然一笑,回礼道:“华亭刘浓,见过昌郎君,打扰了。”
昌华眉梢一扬,嘴角一裂,再次揖道:“刘郎君远道而来,昌氏理当尽地主之谊,何言打扰。刘郎君,请。”言罢,将手一摆,引刘浓入吊桥。
长三丈,宽丈余的吊桥架在护坞河两岸,昌华徐引于右,刘浓缓行于左,来福与郭璞位于两人身后,再后便是二十名白袍。
“咚!”
当行至吊桥中腹时,一声钟声从头顶浑荡而起。刘浓慢慢抬着一看,只见坞墙上密密麻麻的站满了人,人人手持长弓,虽未拉弓上弦,但也颇具几分森然。
昌华揖手道:“刘郎君勿惊,此乃坞中列行操演,故而鸣钟,失礼了!”
刘浓剑眉一扬,淡淡笑道:“北地之钟,果然雄浑!令刘浓闻之而慨然,只是刘浓方才细辩,竟稍显破音,恐钟已损也。如此一来,雄则雄矣,恐不可及远,不尽其美!何不补之?”
昌华眉头微皱,暗吸了一口气,漫不经心的挥着袖走过吊桥,笑道:“刘郎君所言甚是,然则,若钟真损,理当融炉化水,复铸一幢!何需补之?”
“非也,非也!”刘浓摇头道:“若将钟入炉复融,便再非方才之钟。而方才之钟,钟声极雄,即便再行铸之,岂能得乎?”
昌华脚步一顿,侧首看向刘浓,但见美郎君剑眉星目,头戴青冠,身披月袍,挥袖之时不尽潇洒,穿行箭林而不惊,犹自侃侃谈笑而言它;一时竟再次怔了一怔,随后笑道:“刘郎君,果真名士风范也。请!”将手一摆,引刘浓走坞中巷道。而宽仅两丈的巷道两侧,列着一排带刀部曲。
刘浓犹若未见,挥着宽袖大步而前,边走边道:“名士,刘浓愧不敢当也。而今拜访昌氏,来得匆匆,也未备礼,尚望昌郎君莫怪!”言罢,深深一揖。
果真不惊乎?
昌华凝视着眼前之人,心中突然涌生一个念头,当即便脱口道:“刘郎君欲拿我昌氏作盾,若是我昌氏置之不闻,不知君当以何如?”
刘浓抹了下左手,迎目昌华,淡然道:“若昌氏见而不见,刘浓理当使昌氏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