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是为了行走方便和通风吧。
而且这是远原始的作坊,中间是一盘大石磨,三步开外是一头毛驴。
毛驴的身上挂着架子,此时在磨道上一圈圈的转着,一个老头正在一旁紧紧的盯着,好像生怕自己的玉米面会减少一样。
磨坊的位置也好,在村子中央,柳树公社的人和家畜等都要吃磨坊里加工的玉米面。
这时候在村子的东面已经建好了面粉加工厂,但是因为总是停电,所以只有在过年的时候用的比较多。
柳树村是柳树公社所在地,管辖着附近十几个村子,后来从城里来了一个电工,专门负责这里的供电。
平常还可以,但是一旦到过年的时候,这个电工因为不能回家过年,所以在他不舒服的情况下,也不让村里的人舒坦。
大年三十在大家围着要吃饺子的时候,眨眼之间,整个村子就会陷入一片黑暗中。
然后过了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之后才会再度恢复光明。
领导都回家过年了,对于他说的故障问题,也难辨真假,在加上这人在城里有靠山,所以,大家也都习惯了。
村子里的人背后给他起个外号叫“年前。”
至今孟浅菲也没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孟浅菲抬眼看过去,此时的磨坊当中,已经被头顶的太阳照得很亮了。
那个老头已经磨完了,在老宫头不耐烦的催促下,将大盆里的玉米面倒进了袋子里,不情不愿的嘟囔着。
但是这是公家的磨坊,他不敢多说啥,否则下次还不定啥样呢。
毛驴继续的转动着,有细微的面粉在阳光的斜照里飘飞,看着有些眩晕,而那些偶尔飘起的面粉也很呛人,那头健壮的毛驴不时地就会打了喷嚏,还时不时的甩甩尾巴,以驱赶围在身侧的小飞虫。
青石凿成的大石磨咕噜噜的转着,磨台上是金黄的玉米面,在四周已经被飘飞的玉米粉尘盖上厚厚一层的地面上,呈现着一种土黄色。
爷爷和大爷还有老于头在一旁唠嗑,而孟浅菲领着妹妹站在了樱桃树下。
在孟浅菲的眼前,这里仿佛是一副清贫而又泛黄的图画,石磨发出的舒缓低沉的声响,汇聚成一首久远而又苦涩的乡村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