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8K看书 > 科幻小说 > 我真就是个键盘侠 > 146、游洲初接触

146、游洲初接触(4 / 5)

普通的孩子可没有这个待遇。

想一想当年星辰国先烈长途跋涉开创根据地时小孩们趴在石头上学写字、窝在背蒌里背课文的情景,就可以推算到,整天居无定所、食不裹腹、惶惶终日的难民中的小孩是怎样的一种成长环境。

计算机里有的是知识,可计算机连开机都做不到。

每一次约翰他们开着潜艇出航,除了运输物资交换情报,最重要的一项是在潜艇里打印课本,因为那会儿潜艇上计算机能开机。

也成不了本子,都是散乱的一页一页的稿纸,就这还压根做不到人手一册。

孩子们只能数十人共用一本书,不能用手碰,只能隔着玻璃看,翻书的权力在老师手里。

像里贝克这样的战争中的一代,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比面包还香。

面包在人工农场技术成熟后就解决了,大不了不用自动控制,大家都做回体力劳动的农夫就行。

可想学知识就得有书,书却因为硅基人的原因被锁在了存储器里。

或许有人会认为把潜艇开出去,长期在海里印刷不就行了吗,大不了就把潜艇开成印刷厂。

可潜艇是需要能源的,燃料从何而来,反应堆也是需要原料的。

游洲的地下基地分散导致了他们无法下大力气开拓矿产,没有石油,没有裂变燃料,也无法从海水中提炼氘氚,更谈不上小型聚变堆。

若不是近些年熊落将技术扩散过来,游洲的小孩且得再当几年文盲。

而且潜艇也不够,平均下来每个地下基地也均摊不到两条潜艇,用来运输交换物资都显得吃力,哪还有闲暇干别的,生存处于第一位。

谁能想到,战前号称人口平均素质最高的游洲,竟然会沦落到这种地步。

近两亿的幸存人口,分散成两百多个基地,近六百个洞库,却容不下一张书桌,养不起区区的教师,但这就是现状。

星辰国的南岭基地算清苦了,和他们一比那就是富农,像南海基地那样的大户,那就是亿万富翁了。

梅哲仁想来点忆苦思甜,给梅远智发去了所见所闻,结果得到一条回复:“看来妈妈这些年为了我还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谢谢,我收到了,我会记得妈妈的好。”

马姿楠倒是得意洋洋,不无炫耀:“看,我可是为老梅家作出了贡献的,至少梅远智知书达礼,不是个野孩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颤栗世界 都市渡鬼人 出魂记 机斗巅峰 快穿苏妲己:男神,撩一个! 风里有你的声音 无限末日生存系统 相逢正当时 最后一个道士 重生之最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