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星却突然想起来一招,命令县衙官匠和县内铁匠木匠,研制铸造一种新型的购买凭证,类似于新的货币。
这种凭证由县衙发布,运用于县内流通,购买县衙的指定物资。
为了避免有人用废铜烂铁,肆自铸造弘治通宝,或者恶意剪铜钱,甚至派人多次购买赈灾官粮,前来囤积官方赈灾粮草。
只允许用这种凭证,并按照人头限量前来购买。
可以用金银铜铁等各种值钱的东西,前来兑换限量凭证。
每次发放的凭证都有单独的编号,以及每天单独的系统编号。
比如正面会写上,凭票兑换三斗粮。就可以兑换三斗粮。
背面写着:五月初五,三百零四。就意味着,是五月初五铸造的第三百零四块。
而且每天铸造的内容都不同,且每天都会按照规定记载铸造样式,并用墨汁印在总集本里。
每天收去回来以后,都会认真核对并记录凭证信息,以及涂抹墨汁,印在本上汇报。
就这样,杨星和汤世忠两个人终于控制住了城内的粮价。
甚至于,百姓们乐意用新的凭证购买商品,而不是用铜钱。
虽然还是有人喜欢用铜钱,但毕竟还是少数。
有县衙在兜底,可以够买足斤足两的粮食和生活用品,成功制止了贫苦人之间用以物换物这样原始手段。
好景不长,假冒凭证,终于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