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虽然没有出现打压六部的问题,但距离曾经的丞相一职,就差一个“帽子”了。
如今正德皇帝朱厚照今日重提此事,能不让在场的三位尚书害怕吗。
恢复丞相,恢复中书省,恢复三省。他们只敢在心里想想就得了,不敢说出来。因为,太祖有令,祖宗有令。所以,他们不敢说,也不能说。一旦此事开启了“违背祖制”的先河,那么以后还怎么能“约束”皇帝,“约束”其他官员呢?
大家都这么做,皇帝也管不了,这是文官集团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道理他们都懂,更何况这无冕之王做的他不香吗?就连每个月的月俸还能多开点,毕竟职位称号摞的越多,月俸年终奖就发的越多。
胡世宁开口道:“陛下,废除丞相一职乃太祖之令,陛下不可违背太祖之令。盖皆因为……”
“得得得!”朱厚照一脸不耐烦的样子说道:“太祖因为什么废除丞相一职我也知道,你们也都知道。但是,违背太祖之令绝不能阻挡朕的决心。你可别忘了,朕可是成祖一脉的后代……,勿谓言之不预也。”
胡世宁听罢,只觉得心脏哏咯一声,半步差点踏进鬼门关。
章拯和李瓒两个人也觉得自己身体有点不适,却不敢说半句话。
朱厚照和三位尚书的话,叶小北不敢兴趣,不过他却对刚才的那位礼部右侍郎夏言,产生的浓厚的兴趣。
他看过大明1566,也看过其他的网络小说,知道嘉靖朝的几位大佬。夏言、严嵩、杨继盛、毛伯温、张居正、戚继光、李时珍等人。
夏言和严嵩,绝对是内阁辅臣中的佼佼者,一众可以力压六部,称为“真丞相”也不为错。也是文官集团的代表性人物,也是从此开始了大明朝的文官集团大乱斗时期。大明朝,也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毛伯温和戚继光,两个都是武将之中的佼佼者。带兵打仗,几乎是无往不胜。毫不客气的说,明朝的火器大发展,也被两位带动的。两个人一头一尾,护住了嘉靖朝的安宁。
李时珍就不用说了,他编写整理的《本草纲目》对于整个华夏,都有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