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丞之死,所有人都存有质疑,可却没人再敢去追究。
因为这背后恐怕牵扯着文帝,追究下去,那就是与皇权作对!
谁有这个胆子?
没人有这个胆子。
有胆子的早就被抓起来了。
等待他们的,恐怕也将是灭亡!
三日后,方丞出殡,即使文帝“胸襟大度”,没有计较方丞乃是一介罪臣,仍然下旨太常寺,要以内阁首辅应有的殡葬制度为方丞出殡,出殡的队伍浩浩荡荡,可沿途却是冷冷清清,既不见官僚送行,亦不见百姓痛哭。
做官儿做到这个份上,着实令人唏嘘。
遥想东晋那位老相,二者却是难以拿来相提并论。
十日后。
关在天牢的数十名铁杆方党,被判处秋后问斩。
这其中多半都是御史言官,他们为搏清名,宁肯一死,可真到了要死的时候,却是多半都吓得尿了裤子。
不过也不是没有视死如归的汉子,赵简卿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年轻的言官,望着那些跪在牢门口,痛哭流涕,大声求饶的同僚们,面露不齿之色,说了一句令人振聋发聩的话:“我等抗争权臣,怎料君父昏庸,不诛权臣,反杀忠臣,立于如此朝廷,为如此君父效忠,那便一死何妨!”
这句话不知怎地传了出去,被史官所记录。
恐怕到了后世,这名不经传的赵简卿,便会因为这句话,被世人认为是个不畏权贵、视死如归的忠臣楷模。
文帝得知,勃然大怒,可史官的骨头,比言官还硬,写下去的字,必不会改,所以他只能将怒火宣泄在赵简卿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