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几位阁老尽皆被驱逐,掌握六部九卿等中枢衙门的儒官亦被尽数罢免,余者亦在后来彻查贪腐中被趁机清算。
虽然儒家人多势众,如今儒官仍旧占据半个朝廷,可却已尽都被磨去血性,犹如忠犬!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所以陆沉再是得意,亦从不敢得意忘形。
这也是他不愿铁面执法,造成与百官撕破脸的真正原因。
从进入朝堂的那一刻起,他便已着手铺就退路。
没有人知道,不屑于拉帮结派的督监院院长,其实在朝堂上的势力已经颇具规模。
依靠这些无人知晓的力量,陆沉有六成把握,一旦文帝翻脸,他依然可以全身而退。
纵然他如今所具备的实力,还远远不能与当初的儒家相比。
可在他看来,儒家之所以落得那般下场,原因无外乎两点。
一,便是锋芒毕露。
而二,则是不做反抗,束手待毙。
陆沉低调收敛,不会任由宰割,便是他与儒家最大的不同。
他不会重蹈儒家的覆辙。
他早就盘算好了,就算到时难以与皇权抗衡,在大齐没有立锥之地,大不了离开京都便是。
天下之大,难道还没有一隅容身之所?
当然,这些是最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