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文墨。
去准备饭菜,你家少爷我要挑灯夜读!”
以为少爷恢复常态,可是眼神却从未见过如此明亮。
两人不懂,但是下意识的回道:“哎,少爷,你可算是想明白了。”
关上房门后,独自一人的沈若鸿快速合计着,张柬之这个吏部尚书安排所有考中的进士差事。
可是唯独头名状元是由皇帝亲自点出,况且自己的成绩一直以来都是也算的上游,不算爆大冷门。
中状元后会被授予从六品修撰,入翰林院,那是独属于皇帝的秘书机构,不管有没有飞黄腾达的机会,现在都是唯一的机会。
离开京城,被授予七品县令那才是什么机会都没了。
--------农历二月初九
这天凌晨时分,众多的街道都已挂出红彤彤的灯笼,三年一次的会试也是京城所有店铺和百姓们的狂欢。
有后台的会选状元楼吃保佑考中的面条,其余大多数则是会选在客栈吃完后,提着提前买上的腊肉、白米、干粮、小锅·····带入考场。
还有更聪明的直接挎着装有笔墨砚台的篮子,十倍的高价卖与排队检查的考生。
正可谓是高官们吃肥肉,下面的也能喝点汤。
看着这一幕幕的沈若鸿习惯的麻木,这就是为什么读书人大都一贫如洗的原因。
他看过很多很多秀才,冬天都只能靠‘抖’来过活,在江浙地带,秀才是满大街,举人才能活的像个人样。
一捆柴10个铜板,足够吃上10天饭,根本不舍的买。
也怪不得说起古代就是文盲率99%这个数字,实在是无底洞。殷实的家境若是连连考不中都承担不起,导致寒门出贵子可不就是个金凤凰飞出来。
牢牢的把篮子盖的严严实实,这有很多故意陷害的,没有那么大的把握考中自然就是淘汰别人。
一左一右的书童也是紧张的前看后看,等到在往前就有士兵阻拦不准跟。
抬眼望去,漫天星河,密密麻麻,椭圆的月亮,光亮度足够,看来今天是个好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