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婆子忙道:“这节下,大家都赶着过年。太太要得急,就这些算是机灵的了。”
临清抬头看去,大概有十来个小丫头吧,把屋子里都站满了。
太太粗粗地扫了一眼:“有识字的吗?”
“这三个认识几个字。”那牙婆子顿时从第三排推出了几个小丫头。
太太一一问了家世情况,又让她们把手伸出来看了,最后留了两个。又问了会刺绣的,留了两个。别的又挑了四个。一共是八个。
临清的目光一一从那些丫头的面上扫过,暗自留了心。这些丫头的年纪都是在十岁到十二岁上下,并不小,而且有几个模样和家里的丫鬟比起来,也算是拔尖的。
挑好了,王嬷嬷带着千恩万谢的牙婆子和剩下的丫头走了。那八个丫头就留了下来。太太道:“临清临晓,你们院子里也有缺,先一人挑一个。开了春再挑好的。”
临清让临晓先挑。临晓挑了一个眼睛大大的看着机灵的,改名叫珍珠。临清随意挑了个叫柳叶的,也没改名。
太太就让梧红带着其他六人下去了,然后道:“等到学了规矩,再分派吧。”
临清几人就告辞了。
第二日,正是除夕。陆府开了府门,从最外面到最里面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张灯结彩的。
早起,临清就换上了一件大红锻面绣福字长袄,露出下面系的一条稍微浅些的撒花裙,梳妆好后,就去了上房。
仍然有管事的嬷嬷丫鬟不断有人来回话。临清到处巡视,这一晃,竟然就到了申时末。太太身边的梧红赶忙来叫了临清往家祠赶去。
家祠里面已经是灯火通明。临清一到,祭祀正式开始。
丫鬟们先捧上了祭祀的酒果,递与了大少奶奶和太太。大少奶奶递与大少爷,太太递给老爷。很快,就摆好了。
老爷就跪在了堂中的团蒲上,大少爷跟在他身后跪着。展修和展儒因为到行冠礼之年,跪在了祠外,开始三跪九拜起来。
行过礼后,才是太太带着大少奶奶临清临晓临心,还有抱着的霖哥儿,跪在祠堂外,行了礼。
祭祀过后,众人就朝着上房行来。
老爷原是江南的人,因着在任上,不得回乡,故而只在家祠祭祀就算完事。
正房装潢一新,一架八扇的绣着百花的屏风摆在门口。绕过屏风,临清抬眼就看到了所有的椅子全是搭的簇新的大红带福字的椅套,中间放了一个鼎,里面燃着百合香。整个屋子馨香扑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