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那《西游记》不过是后人胡编乱写的神话而已。
他在深山老林里走了好几天,虽然依靠一些遁法也能够日行千里,但却是始终不见人烟。
他取出《太乙天书》,想要看看是否有记载什么能够加快行程的术法,不用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只要能够日行万里就可以了。
竹简依着他的思索不断变化文字,各种道家心经逐一闪过,并渐渐地凝固成几行小字。
“金光纵?”风魂疑惑地念着,“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物者,莫疾乎风;阴中伏阳,阳气不降;风雷相交,倏忽千里……此为太阴金光之术,风雷纵跃之法。”
仙家的口诀本就难懂,好在风魂在木公身边跟了三年,这三年也不是白呆的。
他坐在山林中,对这番口决不断揣摩,只是,虽然坐了这大半天,却又总觉得这个叫“金光纵”的仙法和他所学的遁法根本对不上。
太阴金光之术……太阴金光之术……
他再仔细地看了看旁边的一小行批注,这才明白过来。
原来要想使用金光纵,必须要先学会《太阴剑诀》。
靠,这大半天白坐了。
金光纵的口诀消散,一段名为太阴剑诀的御剑之术浮上了竹简。
风魂继续研究,虽然他在大荒境学的主要是阴阳阵术和一些简单的遁法,但在骨子里,他也很希望自己能像《仙剑奇侠传》里的李逍遥一样,拿着仙剑威风八面地到处行侠,或是像王妙想一样,踩着剑纵游千里。
不管怎样,拿着仙剑面对敌人,总比到处扔棋子帅气得多。而且,木公既然给了他一柄仙剑,想来也是希望他能够学会仙家的御剑之术吧?
于是,他改成研究太阴剑诀,不知不觉地,又坐了一整夜。
御剑之术与五行遁法虽然道出同源,但练习的方式却截然不同。五行遁法讲究的是借用身周的五行之气,呼风唤雨,变化万端。而御剑之术则着靠自己的悟性在体内凝成先天真气,再以气御剑,以剑制御万物,从本质上来说,倒更类似于武侠里的剑法,只是层次上高出了无数截。
“道”为仙家妙传之根本,“术”则是依附于“道”之上的各种神通。五行遁法是术,御剑飞升也是术,伏羲卦象和炼丹制符仍然是术。
风魂在木公的教导上已经以棋入道,再由“道”而反过来学“术”,理解起来就简单多了。只是,理解起来虽然容易,但揣摩了一晚后,他还是觉得,这套剑决所要求的真气运行方式与他体内的经脉走向很难结合在一起,他在大荒境所学的大乙道法讲究的是阴阳平衡,而这套剑法的真气走向却全都在阴脉之上。
他再次仔细地查看着混在一起的注解和批注,然后又明白了过来。
太阴剑诀……太阴……原来这套剑诀只有女人才可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