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和懒得理她,只开始将玉米装筐,愁道:“这个,够么?!要不要再买点啥去!?上回去,都不好意思。”
孙氏听了有点肉痛,道:“那要不,再买点啥。”
她去掏了掏,掏了一百文递给他,道:“就拿这个买吧。”
这可真是大方了。
王安和心里挺高兴,虽然他挺抠的,但婆娘舍得为自家兄弟花钱,他还是很高兴的,道:“等中秋节,我给丈人买瓶好酒孝敬孝敬。”
孙氏心里挺美。寻思着这钱花出去也不亏,上回她就看出来了,王安平可不是王安福,是不会叫他们家吃亏的。
王安和也没耽误,第二天挑上玉米就搭了板车去县城了。
板车不用牛拉,而是人力拉,都是村里人集体去的,一般都是哪家出个板车,然后东西放在上面,轮流拉车,这样有个好处就是,坐牛车花钱,这个不花钱啊,而且拉的时间长,也省力气,不费什么劲。其余时候空手走路,轻便得多。
到了镇上,他就没板车用了,便亲自挑了往县城去。
村人是真的能吃苦,有时候挑个重担,走到二十里路都不叫事儿。从镇上走到县城也不远,几里路的事,走一走就到了,唯一的不好就是热的慌。
等王安和赶到县城的时候,身上都汗湿了。
上回来,大妮小妮还在城门口摆摊呢,这一回却找不到人了。
不过王安和直接就找到张家去了。
李氏在家呢,这一回也是熟门熟路了,见到他,反而客气的先让了进来,道:“先坐着喝点凉茶,我叫公爹回来。”
张兴柱听说王安和来了,马上叫人去叫王安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