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怎么办?院子里五个,你早就不做生意了,对霞和蝶仙那年纪也是‘艳其最后一春’,顶多也就再撑个三年。两个小的里凤琴又不大中用,只剩下一个照花。再不添上几口子,我怕是将来没人养老了。”段二姐把帕子掖回了腋下,低着头理了理穗子,“我说心肝,摄政王爷回京也有日子了,怎么也不抽空来瞧瞧你?他若哪天再来,你倒替我问问他,这官场上抽风打摆子似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完哪?”
青田颜色苍白的脸容上忽涌起一抹病态的红晕,“瞧妈妈说的,人家这阵子正事还忙不完,哪儿还想得起我来?”她掉过了头去,垂望着身上的丝被。被面的花纹是同心双合,各色的方胜重叠相连,纷繁如夏花,而被下所覆的却只是一具了无生气的、凋零的病躯。
凋零的门户虽令段二姐心急火燎,姑娘们却乐得逍遥自在。每天里闲衣懒容,说说笑笑,写小楷、拉锁子、打粉线……也有一番闺阁情趣。这一日因随二姐出门,格外不同,珠光宝气严妆一番,方才下楼登车。
一路上只见帽影鞭丝,驰骤争先,乌泱泱地全往西城去。段二姐唯恐好货色先被别人挑走,车也不下,直奔宣武门外的阎王庙街。蝶仙、对霞、凤琴、照花四人和彼此的贴身丫头则在宣武门的菜市街下车,进了街边的一家清幽茶舍,送上来的茶虽口味平平且价格不菲,但高轩楼座视野极佳,望下去,整条街尽收眼底。
街上的菜贩子早就被赶开,街口搭起了长长卖棚,棚前又搭一座高台,台上横一张长桌,桌后坐着两名皂隶,一名专管唱卖,一名负责笔录。两人的身后另有三五个凶神似的衙役押着好几排男子,老的老小的小,有的本就是获罪人家的奴仆,有的则是这家的主子,这时全被一视同仁地捆做一处。唱卖的皂隶叫到谁,谁就被推到台口来。台下黑乎乎的全是看客,买人的也有,凑热闹的也有。年轻力壮的男丁不多时就被卖了个干净,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或一些一看就手无缚鸡之力的膏粱子弟,嘤嘤地哭泣着,又被送回台下的遮棚等待又一天的叫卖。
四女从高处瞧了一会
儿,甚觉无趣,遂品茶闲谈。只有蝶仙将一手搭着围栏,把手间的一把宫扇荡来荡去,时不时地往下瞟一眼。一眼瞟到个服御华丽的俊俏后生,手便一松。那后生呼痛一声,在楼下捂住了脑袋,他身后的几名恶奴已然喝骂了起来。蝶仙在楼前露齿一笑,“哟,一时失了手,还望公子恕罪则个。”
她的声音软洋洋的似一道迷魅阳光,阳光溅在她满头的珠翠上,耀得人睁不开眼。
那后生呆呆地仰起脸,嘴大张,奴仆们则不约而同地闭上了嘴,其中一个弯腰捡起了地下的宫扇递给主人。
不一会儿就听得楼梯板子上一阵急乱的脚步,有人在雅座的屏风外唤一声,声音款款动听:
“小生在楼下拾得一扇,敢问可是里面哪位姐姐失落的?”
雅间里,对霞几个全笑得嘴也合不拢,蝶仙也笑,却只捏起了嗓子提喉娇啭:“那扇子正是奴家误失的,若蒙见还,感激不尽,放在外面就好,多谢君子。”
那声音顿一顿道:“既是姐姐之物,理当归还。只是也要姐姐细看明白,方无差错。”
对霞等更是大乐,只把蝶仙瞎推瞎搡着。蝶仙笑着一手拨开她们,向外嘤咛一声:“是一只牙柄腰圆宫扇,扇上是海棠含蕊的双面绣,有个绿玉扇坠子,不消看的。”
那边又顿一顿,却是再三坚持,“说来倒是不差,只是东西贵重还须面交,便看看又何妨?”
蝶仙身边的对霞一手掩口,笑伏去她耳畔,“便看看又何妨?——你就快些出去叫人家看看。”
蝶仙俄延一阵,便起身绕过了屏风打一个照面,屈膝接扇,“奴家只为贪看街景,一时走神跌了扇子,不想冒犯了公子,公子莫怪。公子现今既拾得这扇,还望高义,肯许见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