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件事,东林党是最热切的,京城的三大营和十二卫,基本上掌握在军头和勋贵的手里。
只要能撬开一个口子,以东林党同流合污的能力,用不了几年就能彻底同化了三大营和十二卫。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大殿内少见出现了一片祥和景象,所有官员都支持建立新军,只不过新军将领的人选,接下来怕是要引起一番争夺了。
兴安伯继续说道:“臣,举荐周遇吉担任游击将军。”
周遇吉?崇祯看过周遇吉的履历,这人的战绩不错,也不是东林党的成员,对于新军也有很好的想法。
但是早先商量好的人选,却不是周遇吉,兴安伯怎么突然改口了。
不是兴安伯改口了,是新宁伯已经提前给他通过气了,说是朱舜的人情。
兴安伯一听说是朱舜的人情,那还得了,当即就同意了,这些日子因为长子建立的纺纱厂,兴安伯没少赚银子。
崇祯看着下方的勋贵们,没有人出来反驳,明显是经过了谨慎的商讨,周遇吉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
勋贵满意,崇祯满意,东林党可就不满意了。
吏部验封司郎中走出了朝班:“臣,举荐刘武元担任新军的游击将军。”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朝堂上再次出现了一片附议的声音,显然东林党早就谋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