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了一块稳固的根据地,朱舜紧绷的心情当场就轻松了,这段时间总算没有白忙活。
敲定了一个举人担任顺天府知府,崇祯继续说道:“另外宋士慧授予国子监监生。”
大弟子宋士慧成为了国子监监生,朱舜对于这个赏赐,更为满意了。
国子监作为大明的最高学府,能够进入国子监的人很少。
一是各地出类拔萃的举人,叫做举监。
二是三品大员的子孙,叫做荫监。
还有一种就是豪商巨贾花费重金,捐了一个国子监监生,叫做例监。
进入国子监并不是真的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积攒人脉,官场上的同窗,仅次于同乡。
宋士慧成为了国子监监生,对于接下来二十七座学堂的招生,有着极大的帮助。
这就是在告诉顺天府的老百姓,想要进入国子监还有一个办法,成为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大明最顶级的权贵学府,诱惑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宋应晶去掉了权知两个字,大弟子宋士慧获得了一个监生身份,朱舜明白什么叫做适可而止。
再让皇上封赏,就有些得寸进尺的意思了。
朱舜打住了崇祯想要继续赏赐的意思:“叩谢皇上。”
崇祯反倒是有些不满了,本来还想让他升官进入工部,又让这小子躲过了过去。
赏赐完朱舜,在一声退朝过后,早朝结束了。
朱舜没回京师大学堂,去了永定河边上的宋氏面粉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