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先看看情况吧,我很好奇最终哪一种团聚体会成为这个海洋的霸主。”我微笑着道。“话说回来,原始海洋可真是个伊甸园呢,充斥着大量有机物的情况下,团聚体之间不需要任何竞争就可以从周围获得源源不断的资源。真是幸福啊。”
“是的,主人。”蒂兰圣雪道,“但是团聚体增长数量是指数式的,非常快,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海洋中的有机分子就会越来越少……”
“所以到了那个时候,战争就会开始了,对吧?”我轻轻抚摸着下颚,观望着海洋中的景况。
海洋中的复制基因数量依然在增长,这些复制基因之间的距离起初并不算太近,因为一开始海洋中的有机分子数量足够多,所有的团聚体都可以充分从它们周围环境得到食物,不需要争夺,所以团聚体的进化速度并不算太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海洋的某些区域内,却最先出现了争夺资源的情况。
团聚体之间最先出现争夺的情况是在靠近南纬三十五度的一个地区,这个地方是冷水区,海底的火山活动不算太频繁,而且盛行的是下沉的寒流,海洋中的有机分子含量很低,这就导致这一地带的团聚体很难轻易获得足够的有机分子来维持自己的能量系统的循环交互,这个时候,就会有大量的团聚体因为得不到有机分子而“饿死”,这些“饿死”了的团聚体会重新分解为有机分子,它们的尸体就成为了那些活的团聚体的食物。于是,那些相对来说寿命较长的团聚体就有了生存优势,它们可以吃那些寿命较短的团聚体的尸体来存活。
于是,自然选择在这个时候起到了作用,大量的团聚体开始朝着长寿命的方向进化,原先大部分的团聚体只能够存在几分钟,但是由于寿命长的团聚体可以吃那些寿命短的团聚体的尸体,所以一旦团聚体中有某些团聚体的寿命长达几个时甚至几天,那么它们就有了足够的优势来壮大和发展自己,所以它们更容易繁殖壮大,于是,寿命长的团聚体迅速增加起来。
寿命长的团聚体相对来说体积就要大一些,而且遗传上显得更稳定一些。而且,团聚体之间也开始变得聪明了,它们开始相互靠拢,因为相互靠拢可以让它们有机会吃那些率先死去的同胞们的尸体来让自己存活。靠拢聚集在一起,对于每一个团聚体来说都是有利的。
于是,团聚体之间就表现出了像是星团似的群体生存模式。这和动植物、人类聚集在一起获取各自利益非常相似。
而由于团聚体们聚集在一起,它们相互之间也很容易无意之间互相触碰、撞击,起初这种碰撞是无意间发生的,但是,在团聚体群之中,因为基因的变异,出现了一个在其蛋白质双层膜外有略尖突起的团聚体。这个团聚体的出现完全只是一种随机的变异,其表面的一个类似于针头的突起也不过只是几丁质(一种低聚肽聚糖)无意间的堆积而已,但是这个的突起却是令其能够在与其他团聚体碰撞过程中戳破其他团聚体的外膜,从而破坏其他团聚体的结构,使得那些团聚体“死亡”,这样那个表面上长着“尖角”的团聚体更加能够得到那些被它戳死的团聚体的尸体,获得丰富的有机分子资源,更容易生存下去。
这个的遗传优势就这样被保留和继承了下去,随着那个长着尖角的团聚体大量繁殖后代,其后代也继承了它的尖角,这个团聚体的后代之中,大多数的团聚体表面也开始有尖角,而且随着自然选择的进行,这个尖角越来越尖,因为越是尖锐的角越是容易戳破其他团聚体的外膜。
于是,有尖角的团聚体数量开始增长了,其他的团聚体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它们的数量开始大幅度地减少,那些没有尖角的可怜团聚体大多数都成为了有尖角的团聚体的食物来源。当然,也有些少量的幸运的团聚体能够幸免于难。
那些幸免于难的团聚体,基本上是这么两种类型:
第一种团聚体的身体表面无意间进化出了细细长长的鞭毛,鞭毛是一种由弹性蛋白质构成,类似于机械转轴结构的物质,通过鞭毛的转动,有利于那些团聚体在海洋中快速地游动,有利于它们躲避那些有尖角的团聚体的追杀,也有利于它们不被海水随意冲走。这些有鞭毛的团聚体,最终进化成了长长的尾巴,有着轻盈快捷的速度。
scriptmark(zhong);/script
第二种团聚体表面则是通过把自己包裹在一层厚厚的蛋白质之中来保护自己不被那些有尖角的团聚体戳破,随着自然淘汰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团聚体有了厚厚的蛋白质来保护自己,这些团聚体最终就进化出了坚硬的甲壳,它们有着坚实的防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