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那是个成天乐呵呵笑着的老人,很多人都说他是个特别重男轻女的人,可袁艺对他的感观倒还是不错。那是因为,外公虽然确实在思想方面重男轻女,可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对女儿赵秋萍,还是对外孙女袁艺,都是恨不得捧在手心里宠着的。
真要算起来,这个老人应该是最最传统的那种重男轻女思想,觉得儿子一定要有出息,毕竟将来是家中的顶梁柱,至于女儿,因为迟早是要嫁出去的,此时不疼,难不成等嫁出去了再疼?甚至于,小时候袁艺和赵睿一起犯错,挨骂的永远都是赵睿,哪怕他年纪比袁艺小,在外公看来,男孩子就该顶天立地,女孩子就算长大了,那不一样还是个需要人照顾的小姑娘吗?
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大舅平日里说一不二的个性,他习惯了掌控别人,也习惯了家里人全都以他马首是瞻,更重要的是,他的事业还是很成功的,不光在家里是老大,在单位里也是个受人尊重的领导。
而现在……
袁老太听完了之后,只感概道:“老话说的好,心病还要心药医,还得他自己看开些。”
也许在外人看来,没什么看不开的。毕竟赵国昌就算从主任的位置上下来了,他又不是犯了原则性错误,工作还是有的。收入尽管减少了些,不过大体上变化不大。只是这么一来,除了灰色收入彻底没了外,最大的差距大概在于心理压力了,这个确实没办法。
袁艺是这么猜测的,可她又能怎么办呢?
没想到,赵秋萍在犹豫再三后,又说了一番话:“我大哥他……其实,睿睿的分班名单出来后,我大嫂还是心疼睿睿居多,觉得都是当父母的没本事,不能给孩子保驾护航。这个我倒是可以理解,有时候我也在想,要是我能耐点,是不是当初就可以送小艺去二中了,三万的赞助费是很高,可再高昂也没有孩子的前提来得重要,总觉得对不住孩子。”
“妈!”袁艺惊呆了,不是惊讶于她妈还没放弃她,而是,“没考上二中是我自己的错,跟你有什么关系?什么叫做对不住?如果说,高中还能花钱买,那大学呢?毕业后找工作呢?就连国家也只规定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也规定了孩子成年后父母就对孩子没义务了,你哪里对不住我了?”
“这不是……算了,不说你的事了,还是说睿睿吧。”
“睿睿又怎么了?他又不是会闹腾的人。”袁艺更不明白了,说白了,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赵睿都不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他的人生与其说是自己走出来的,不如说是被父母强行推着往前走的,就连往哪个方向走,走几步做什么,都是被提前规划好的。
“刚我不是说,你大舅妈觉得对不住睿睿吗?毕竟这个事情,从头到尾跟他真的没什么关系,他也是听父母的话,才去实验一班的。然后,这不是分班了?他就说,其实去哪个班都没关系的,反正他在实验班也跟不上,去普通班挺好的。”
袁艺还是没明白过来,一头雾水的说:“对啊,睿睿不是打小就这么个性子吗?我早就说过,他对很多事情都无所谓的。”
赵秋萍哭笑不得看着袁艺,她就知道女儿未必能明白她的意思,倒是袁老太,一下子悟了:“那小艺大舅确实要被气倒,当爹妈的费劲千辛万苦,才把孩子塞到实验班里,结果他一句‘去哪个班都没关系’,这不就是说,先前花费的一切心血,全都白费了吗?难怪生气,难怪病倒……还不能怨孩子。”
听袁老太这么一说,袁艺也懂了。
没当过父母真的不知道这种感觉,这就好比付出一切只为了让孩子享受更好的生活,结果孩子给你来一句,一样啊,没差啊,你气不气?更气得是,赵家为了这个事情,付出的代价太大太大了。
比不知感恩的白眼狼更叫人深感无力的,大概就是赵睿这种对外界几乎没有任何感觉的人了,真的好像一拳打在棉花上,说不出来的心累心堵心塞。
“所以你大舅现在除非回家拿东西,不然都不想回去了,就是心里不舒坦。可这事儿,旁人也不好开导,只能等他自己慢慢想通了。”赵秋萍叹着气说。
袁艺觉得,事情可能会比赵秋萍想得还要糟糕,假如她大舅一直郁郁不得志,难免不会就此钻了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