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侯爷说的很明白,依照现在的医学技术,根本无法分辨到底哪个才是李安二人的尸骨。
但秦侯爷给出来一个十分可行的方案,那就是排除法,只要在河水里挖掘出来骸骨,先从铠甲下手分辨,辽水河的河沙虽然不多,但掩盖住铠甲之后,有一定的防腐作用,铠甲不会全部烂掉,一点点的派出,最终剩下的在想办法派出,找到的。
李缄也是十分无奈,只能倚靠这个办法了。
李缄到来之后,抽调了百名军卒,按照马三宝提供的地图,找到了大概的位置,带着李晦沿着河流开始挖掘。
并且在几处适合渡船、过河的地方做了标记。
连续几天,李晦都是亲自下水,在辽水河里面寻找尸体。
幸好,辽水河下面不是淤泥,而是西沙。
孔颖达带着军卒也是忙乎的热火朝天,几天的功夫就已经挖掘了数万具骸骨,搭建好的木棚一遍存放尸骨,一遍装船运回中原。
运回的地点就在幽州,李世民让申虚子带领工部的工匠,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造烈士陵园,并且树立一座大唐英魂纪念杯!
一艘艘大船跨海来到中原,各州府的官道早已经戒严,给运输骸骨的队伍让利。
沿途,百姓们自发的站在道路两侧,看着运送骸骨的队伍,泪眼婆娑。
与此同时,李世民下令文学馆搜罗前朝军功薄,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每一名战死者的名字,老李要让每个人的名字,都刻在纪念碑上。
全国百姓纷纷响应,各村屯的保甲们也第一次主动做事,开始搜索人员名单。同时,三大征之后,幸存下来的军卒,也纷纷前往幽州,李世民要在幽州宴请他们,感谢他们为中原的付出,感谢他们为中原做的巨大贡献。
然而,幸存者的数量十不存一,多数都已经五六十岁,这让老李要多伤感有多伤感。
沧州、棣州、青州、登州、莱州等地,渔业暂停从,渔民们自发的将渔船清洗的干干净净,也穿过渤海,在辽水河入海口的各大港口停靠,帮助朝廷运输骸骨。
阿齐兹、阿普杜勒,投入了一千架牛车,来往于幽州、滨海、平洲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