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佩斯上将收帆减速并转舵向右,以占据下风位置。
守序换舷,与他并肩在各自的航线上以概略平行的纵队行进,西舰在左,联邦舰在右行驶。
按战列线时代应用最多的惯例,守序应该调整航向直至他的先头舰只面向敌前卫舰只,然后一起升旗与敌舰捉对厮杀。但是这样机动存在缺陷,联邦舰队将向侧前方航行,头朝前地靠近敌舰舷侧,在进入射击位置之前,就可能遭到敌军纵射。
最终的纵队,即战列线是战舰主要火力在侧舷所必然产生的结果。
不比巡航舰的狗斗,战列舰交战是持重而枯燥的。没人怀疑战列线的价值,但自战列线出现的那天起,排成战列线后怎么办就是一个谁也说服不了谁的问题。
守序有两个选择。
一、坚持舰队在整个战斗中都要保持队形,前锋对前锋,后卫对后卫,捉对厮杀,直到一方坚持不下去,战败或撤出战场。
双方舰队不停机动,真正的交火时间窗口很短暂,战列舰船大皮厚,很难对敌舰造成致命伤。这样的交战可能打上一天无法造成决定性结果。
二、适时打乱编队,通过集中攻击来击败敌舰。这样可能会引起一场混战。在混战中,这种战法可以对某一有决定意义的目标集中炮火进行攻击,有可能形成较大的炮火优势。
这种战术的依据是若要战胜兵力与己相等的敌人,必须集中更多的军舰,从敌人的纵列队形中分割出一小部分的舰船围歼。
要达成此目的,必须构成密集队形。也就是说,必须缩小本舰队舰只之间的距离间隔,或突贯敌舰纵队,或迂回包围其先头部队或殿后部队。这样便可对被迂回包围的部分敌舰从两面实施炮火夹击。
洛佩斯不想主动挑起交战,因此选择的难题就放在了守序的手上。
梅洛在舰桥上来回踱步,“司令官,我们集中打他的后卫吧。”
“洛佩斯的前卫调头你打算怎么办?现在的风向下,他调头会很快,到时敌舰就能对我们进行反迂回和反包围。”
“也许我们值得冒这个风险?或者就像你当年在伊柳塞拉海战中的做法,全帆冲击,贴近到手枪距离。”
“直觉告诉我,这不是个好主意。”
“为什么?”
守序摇摇头,“没有理由。我只是感觉对面的洛佩斯上将很希望我这么干。”
海战中没有哪种战术是不可改变的,全帆冲击与保持队形,集中兵力和捉对厮杀都有道理,也都有缺陷。战斗的胜利取决于风向、火炮等许多因素,甚至包括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