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守序感觉戎克船跑起来倒还好,风向比较顺,船的帆面像蝴蝶的羽翼一样像两翼张开,算是吃满了风。虽然不知道确切航速,但感觉也不算太慢,三四节的航速总有。当然,这航速比卓越号差了一截,卓越号没挂全帆,尽力保持航速一致。
林同文感叹一句:“还是陈兄的船快啊。”
陈守序:“林兄的船跑起来很稳。”
初稳性确实不错,但这种小角度侧尾风,船的侧向位移还是偏大,操控性不好的表现。
陈守序:“林兄的船似乎不是贸易用的货船?”
林同文:“我个人的座船罢了。商船得用大船,我在北大年的商船有10丈长。选这艘作为坐船,是因为大小合适,便于进港,戗风性能也算可以。”
船也比较新,商人不会占用一艘贸易大船专门做交通工具,那太浪费了。
聊天中,陈守序发现林同文对海战并不陌生。虽然他本人除了与东南亚海盗有过几次交手,并无海战经验,但他对本地的海战史还是很了解。陈守序就向林同文请教。
原本东南亚那些苏丹国也有一些大船,有些船的船楼比克拉克大帆船还要高大。但这些大船在与葡萄牙人、荷兰人的作战中全被送进海底。那些船看着是大,作为军舰简直不堪一击。17世纪柔佛苏丹曾经派出35艘500吨以上的大船进攻马六甲,被几艘葡萄牙人的克拉克船全歼。
欧洲人带来的军事压力,让东南亚的土著国家军事科技飞速发展。他们很快淘汰了大型商船,开始装备欧式军备。
1579年,西班牙攻陷文莱,缴获了179门火炮。
亚齐很早就与奥斯曼土耳其建立了军事联系,苏丹苏莱曼和塞利姆二世几次派出军队和炮匠支援亚齐与葡萄牙人的战争。根据荷兰人的估计,亚齐现在大概有1000门大小炮,其中700门铜炮。最著名的一门重炮名叫“一份胡椒”,传说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二世帮助亚齐铸造这门土耳其重炮只收了一份胡椒的回报。
马打蓝苏丹国铸了门超重炮,名字更是威武,叫“横扫全球。”
柔佛此时估计有600门火炮,在短暂的共同反抗葡萄牙人的同盟中,亚齐也支援了一些重炮过去。
望加锡的实力不比柔佛差。望加锡苏丹与葡萄牙人是盟友,葡萄牙人全靠望加锡给他们走私香料。
这些炮多数都是轻型火炮,重炮有一些,但并不多。如望加锡苏丹国,现在有一门名叫“望加锡子孙”的32磅重炮,11门12磅炮,34门2~3磅炮,以及两百多门其他轻炮。
林同文:“其中有些炮是我们卖给那些回回的。”
陈守序:“林兄还做军火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