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八百里加急说是八百里,其实只能达到日行六百里的速度。
四天后,捷报送到了京城。
豹房。
正德帝正在跟江彬研究西北地图,揣摩杨一清离京前递交的用兵方略。
正德帝道:“杨一清不愧带兵的老帅。用兵方略稳如泰山啊!只是,我觉得用兵还是要用点险。”
江彬不赞同正德帝的观点:“父皇。此战我军占尽优势。理应稳中求胜!冒险绝非上策。”
江彬比正德帝大整整二十岁。却认了正德帝当干爹,口称“父皇”。
就在此时,刘瑾喜滋滋的跑了进来:“皇上,大捷!西北大捷!”
正德帝皱眉:“大捷?这才多少时日?就算安化王手下全是猪,几万头猪给杨一清抓也抓不这么快啊!”
刘瑾笑道:“这是皇上敬天爱民,得了福报!的确是大捷了!安化王被生擒!正在押往京城途中!”
说完刘瑾将报捷的奏疏,立功的名单一并奉上。
杨一清在报捷奏疏上一点儿没抢功劳,写清楚了此次平定安化王叛乱全靠仇钺奇袭敌巢。
正德帝仔仔细细的看完了奏疏,随后大笑道:“哈哈,我大明西北还有如此勇将!简直就是卫青、霍去病、赵子龙一类的人物!”
“仇钺此人,真可谓是正德朝第一猛将!”
正德帝其实说错了,若干年后,他会证明仇钺不是正德朝第一猛将。正德大皇帝才是!
刘瑾听到正德帝如此赞赏仇钺,心中暗自盘算:等仇钺进了京,我一定得想法子把他拉拢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