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风是家臣,没有资格举荐封疆大吏。
马文升看了常风一眼,随后出班:“禀皇上,臣举荐王越!”
弘治帝道:“哦?”
闵珪反对:“王越风评太差,汪直得势他依附汪直,万安得势他依附万安,刘吉得势他依附刘吉.”
马文升反问:“打仗靠的不是风评!而是实实在在的能力!”
“要打仗,满朝文武有几人能比得过王越?”
“用不用我提醒下诸位?”
闵珪问:“提醒什么?”
马文升侃侃而谈:“顺七年,王越任大同巡抚。到任后缮修器甲,精简兵卒,七次打退北虏的规模骚扰。”
“成化三年,王越改任宣府巡抚。随抚宁侯朱永征讨毛里孩,大获全胜。”
“成化五年,鞑靼部入侵河套,王越率宣府兵增援。在榆林大破鞑军,取得榆林大捷。鞑靼望风而逃。”
“成化六年,鞑军万余五路入侵延绥。王越破敌于开荒川,再获大胜。”
“成化九年,满都鲁再侵河套,动用兵马近十万,声势浩大。河套驻军几乎全军覆没。”
“又是王越受命于危难之间,率军前往河套。取得了红盐池大捷,杀敌无数。替大明夺回了养马地。”
“成化十六年,亦思马因犯边。先皇命王越为主帅,带兵迎击亦思马因。取得了威宁海大捷。奇袭威宁海的战例,至今是武科举常出的题目!”
“成化十七年,鞑靼自海东山入寇。王越率军出大同,于黑石崖大破鞑靼。之后因功被先皇晋为太子太傅。”
“按明制,文官不得任武职。先皇为功勋卓着的王越破了例。任命他为前军都督,提督团营。”
“成化十八年,鞑靼入寇延绥,王越带兵与之鏖战,得延绥大捷,斩获颇多,鞑靼不敢轻犯延绥,延绥军民颇得息肩。”
马文升一口气将王越在成化朝取得的一系列大捷全都了一遍。